2006年度报告摘要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 重要提示
1-1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1-2 本公司全体董事出席于2007年3月29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其中:董事长李柱石先生与非执行董事李俊峰先生均委托副董事长余宝山先生代为出席表决,非执行董事苗健先生委托执行董事钟坚先生代为出席表决。
1-3 本公司负责人董事长李柱石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总会计师曾祥新先生、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中心主任侯增全先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1-4 本公司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并确认本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告。
1-5 本年度报告摘要中引用的财务数据除非特别注明,均系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的数据。
1-6 本年度报告摘要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
3-1-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3-1-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 元
非经常性损益
单位:人民币千元
3-2 按香港普遍采纳之会计原则编制
单位:人民币 千元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单位:人民币 千元
差异说明: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数量单位:股
4-2 股东数量及股东持股情况
除上述股东外,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按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备存的登记册记录了持有本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中拥有权益或淡仓的人士的情况如下: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于报告期内,本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控股股东中船集团由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管理本公司之国家股。
本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4-4 年内本公司及其他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本公司的证券。
4-5 本公司章程无优先认股权条款、故本公司于年度内无安排任何优先认股权计划。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上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任期均到下一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改选产生之日止。
董事陈景奇先生年初持有本公司A股股票2,000股,年未持有本公司股票2,540股,其持股变动乃因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送股而发生;除此外,于本报告期内,本公司现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未持有或买卖本公司股票。
5-2 公司员工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员工3928人,其中:生产人员1776人,销售人员47人,专业技术人员1455人,财务人员74人,行政人员341人;此外,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为2819人。
公司员工拥有中专学历者346人,大专学历者459人,本科学历者624人,研究生学历者33人。
本公司员工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及其它福利计划。本集团在遵循中国有关法律及法规的情况下,视乎员工的业绩、资历、职务等因素,对不同的员工执行不同的薪酬标准。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6-1-1 总体经营情况
2006年是公司“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及国家对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大好形势下,公司坚持“做全球灵便型液货船市场领先者”的战略目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管理改进等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整体盈利水平也实现快速增长。于本年度,公司重点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船坞改造及国家级技术中心复牌等基础工作,对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产能扩张和科技创新等产生积极影响。
于2006年度,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产品盈利能力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升。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按中国会计制度计算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32,230万元,与上年度比较增加21.74%,年度经审核除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后的合并净利润为人民币29,362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99.03%,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5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60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95%和361.54%。
按香港普遍采纳之会计原则计算的年度营业额为人民币332,230万元,与上年度比较增长21.74%,年度经审核除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后的股东应占盈利为人民币26,664万元,比上年度增长97.49%,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539元。
6-1-2 主要工作和成绩
(1)完成船坞适应性改造,并于2006年8月28日开始投产。这将为公司造船产能扩张提供坚实保障,并为造船主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公司技术中心顺利完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复牌工作,并于年内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优化现有船型,开发设计满足CSR规范要求的新船型,成功地推出了多型成品油/化学品船型。新船型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市场充分肯定和广泛青睐,并获得批量订单。
(3) 2006年,为加强公司对造船主业的管理,调整造船管理职能,逐步建立与以船台、船坞为中心的两条造船总装生产线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此外,公司围绕改造造船生产体系、总装造船、强化基础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管理改进并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直接促进了船台及码头周期的大幅缩短。2006年平均船台周期比2005年缩短6天,平均码头周期比2005年缩短21天。
(4) 年内承接造船业务增幅较大,新接获的造船订单35艘,总吨位达151.62万载重吨,合同额达人民币116.37亿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手持船舶建造合同订单计有59艘、250.16万载重吨,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84.54亿元。本公司之造船产品在国际相应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已上升为14.5%(2005年:14%)。
(5) 非船业务再创新高。钢结构业务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通过联营外协等多种合作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机电产品业务积极开拓船舶配套产品,提升折弯机和剪板机的附加值,提高电梯产量;实现了造船产品和非船产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6-1-3 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
于本报告期,本公司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主要为:人力资源紧张、生产场地限制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等。
由于目前中国造船行业的迅速发展,船舶行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本公司造船人才面临短缺。针对这种现象,本公司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推进绩效考核,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建立人才业绩档案等,以吸引人才,减少不利影响。
随着本公司造船产量的不断扩大,生产场地瓶颈限制进一步凸显,分段制作,分段涂装、总段组合、预舾装等环节的生产场地资源比较紧张。目前,本公司董事会已决定投资新的分段制作场地或寻找分段生产合作伙伴,寻求从长远发展方向上解决分段供应问题。
因本公司约70%的造船合同是出口的合同,该类合同均以美元结算、根据建造进度分期进行付款,且从签订合同到交船的时间跨度较长;同时,由于人民币具有升值的趋势,故本公司存在较大的汇率风险。为了尽量降低汇率变化的影响,本公司管理层组成了汇率风险防范专责小组,通过采取提高新船合同款项首付比例,适当增加国内造船合同的比例,增加美元负债,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等措施,以期实现汇率风险最小化。
6-2 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6-2-1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于2006年度,本集团实现造船完工12艘、开工12艘及下水13艘,造船完工吨位为37.93万载重吨。主要客户均为欧洲客户,涉及丹麦、瑞典、意大利及马尔他等国家;此外还有一些国内重要客户。本报告期内承建的主要产品品种为29000载重吨化学品/成品油轮、38500载重吨成品油轮、40000/42000载重吨成品油轮及3000载重吨油船。
造船业务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造船市场环境本年持续向好,本公司造船工艺不断改进、管理的完善和生产周期的缩短,以及进入销售进度的船舶数量相对较多使得本报告期内造船产品盈利水平高速增长,同时也支撑公司整体效益的高增长。
6-2-2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人民币千元
6-3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总体而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会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则预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部份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重分类以及部份资产的计量需要引入公允价值等,此外,一些费用核算项目也有所变动。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取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此政策并未对年度合并会计报表造成影响,但是将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以及母公司当期会计报表造成影响。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将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本公司各项无形资产分列成本额及累计摊销额,首次执行日无形资产及累计摊销均作相应调整。对于使用年限无法合理确定的无形资产将不再按照直线法摊销,但是每年末将进行减值测试。该准则变化涉及到无形资产成本的还原及累计摊销额的重分类,而本公司目前没有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因此不影响公司损益。
4)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本公司采取成本模式计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将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资产减值原则上按照单项计算,如难以对单项资产估计可收回金额,可按照资产组计算。该准则与之前未有重大变化,对本公司影响较小。
5)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员工薪酬包含职工各种形式的报酬、福利开支及社会保险费用等。该准则将公司之前在当期损益中负担的部分社保费用按照受益对象转入相关资产成本,将对资产及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整体上年度损益影响较小。
6)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将采取公允价值计价,债务账面价值与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该项目对于重组债务的资产计价及核算改变,对本公司影响较小。
7)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与政府补助有关的除按照有关文件列明必须转为国家资本金的专项应付款外的其他项目,区分补偿资产性开支及补偿费用性开支分别核算,分期列入 “递延收益”或转入当期损益。该准则变化除涉及会计科目的变化外,对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的核算方式的变化对当期损益不构成影响。
8)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构建资产或生产借入专项借款的借款费用,应当予以资本化。本公司向进出口银行借入的专项借款,其借款费用公司将根据借款性质合理厘定是否资本化计入船舶建造成本,并相应减少单船盈利。对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专项借款之借款费用公司将不予资本化。该项会计政策变更预计将对公司今后当期损益构成影响。
9)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将计算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损益表中扣除的所得税与原应付税款法将存在差异,对公司净利润将造成影响。
10)按照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将按照公允价值计价,将对公司的投资核算方式及损益造成影响。
1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的变动与帐面价值的差异将调整资本公积,待资产出售时将资本公积变动转入当期损益,准则变化对当期股东权益及出售日的当期损益将产生影响。
12)本公司为规避汇率风险操作的远期结汇及外汇买卖合同,从原表外业务调整为表内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价与公允价值的变动差异将计入当期损益,对年度盈利产生影响。
13)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司对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再考虑其他因素作必要的修正。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并尽可能使用应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
6-4 财务状况分析
人民币元
6-4-1 资产负债表项目
资产负债表同比变动幅度较大(30%)原因说明
① 流动资产期末比期初增加333.44%,主要变幅较大项目:
1)货币资金,主要是新签船舶订单以及为防范汇率风险而新增进出口银行美元贷款;
2)由于新签船舶订单增加及公司造船业务规模扩大令“预付账款”、“存货”分别增加48.22%和261.14%。
② 长期投资增加主要原因:
1)2006年3月23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同意本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荣广发展有限公司于本年度投资镇江中船现代发电设备有限公司200万美元。
2)2006年10月17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作为投资招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投资该公司1000万股,投资额为人民币3710万元。
③ 负债合计期末比期初增加274%,主要是流动负债增加214.05%,其中:
1)预收账款增加40.25%,主要是其他产品业务量增加的预收款;
2)其他应付款增加88.25%,主要是本公司于2006年1月4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启动公司退休员工住房货币补贴政策,并授权公司管理层予以实施。期内公司于2006年3月21日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退休员工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根据该“办法”及合理预计,本公司于本期已计提人民币23,391,335.00元,用于未来今明两年内支付退休员工住房货币补贴,本年已支付人民币12,036,670.65元;
3)一年内到期的长借款增加主要是本公司为规避汇率风险,由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会议决议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的专项美元贷款中应于2007年内归还的部份。
4)其他流动负债比期初增加350.56%,主要是本期新签船舶订单增加,使得公司收取的造船进度款相应增加。
④ 于2006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产负债率(84.48%)相对期初数(66.27%)有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订单合同首付款和美元贷款增加所致。
6-4-2 利润表项目
变动原因说明:
1)管理费用同比增加89.13%,原因是:① 经本公司于2006年1月4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启动实施公司退休员工住房货币补贴政策,期内根据合理预计已计提了该项费用共计人民币23,391,335元;② 去年同期本公司存放于广州市国际信投资公司的信托存款因债务重组而收回部份资产,经董事会审议回拨已计提专项坏账准备人民币3617万元;剔除上述两项不可比因素,本期管理费用实际增长28.93%,主要是本公司经营效益好转,适当地提高公司员工工资水平,以及职能管理部门结构调整,使管理费用中相关的工资性费用有所增加;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公司本年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增加了投资;本期经营业务量的增加,使相关税费增加。
(下转D10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