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专题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商学院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96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96版:信息披露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二零零六年年度报告全文。

      1.2 董事雷典武先生因公未能出席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雷典武先生授予董事长戎光道先生不可撤销的投票代理权。董事会已审核及通过二零零六年年度报告。

      1.3 本公司分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报告期”)的财务报表已分别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 公司负责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戎光道先生、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杜重骏先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董事兼财务总监韩志浩先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3.2 主要财务指标

      

      3.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千元

      

      3.4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资料(连续五年)

      

      3.5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人民币千元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4.2 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1) 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控股股东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陈同海

      注册资本:人民币867亿元

      成立日期:2000年2月

      主要经营业务:石油及天然气业务包括勘探、开发、生产和贸易;石油的加工,石油产品的生产,石油产品的贸易及运输、分销和营销;石化产品的生产、分销和贸易。

      (2) 法人实际控制人情况

      实际控制人名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法人代表:陈同海

      注册资本:人民币1,049亿元

      成立日期:1998年7月

      主要经营业务:提供钻井服务、测井服务、井下作业服务、生产设备制造及维修服务、工程建设服务及水、电等公用工程及社会服务等。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4.4公司的主要股东和其他人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权益与淡仓

      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按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的纪录,公司的主要股东和其他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第XV部分需要披露其权益的人士(包括有权在本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或控制行使5%或以上投票权的人士,但不包括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股份或股本衍生工具的相关股份中的权益或淡仓如下:

      (1)(a)公司普通股权益

      

      注:(L):好仓;(S):淡仓;(P):可供借出的股份

      (b) 公司相关股份的权益

      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中,并无主要股东或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第XV部分需要披露其权益的其他人士在本公司股本衍生工具的相关股份中拥有权益的任何记录。

      (2)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淡仓

      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并无主要股东或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的第XV部分需要披露其权益的其他人士在本公司的股份或股本衍生工具的相关股份中持有淡仓的任何记录。

      除上述披露之外,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并无任何人在本公司的股份或股本衍生工具的相关股份中的拥有权益或持有淡仓的任何记录。

      4.5 审核委员会

      本公司审核委员会已经与管理层审阅本公司所采纳的会计原则和准则,并探讨审计、内部监控及财务汇报事宜,包括审阅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十二个月的经审计本年度报告。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以上人士所持均为本公司A股股票,并均为其个人权益以实益拥有人的身份持有。

      5.2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的权益和淡仓

      除上述5.1节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占公司股份之外,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公司各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公司或其相联法团(定义见《证券及期货条列》第XV部)的股份、股本衍生工具中的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概无任何纪录于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52条规定须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之权益或淡仓;或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所规定的需要通知本公司和香港联合交易所。

      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公司未授予本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或其配偶或十八岁以下子女认购本公司或其任何相关法团的股份或债权证的任何权利,且该等人士未行使认购该等股份或债权证的任何权利。

      5.3《企业管治常规守则》落实情况

      除了以下一个方面偏离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制常规守则》(“《守则》”)条文外,本公司已经遵守了《守则》之规定的所有条文:

      守则条文A.2.1: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应有区分。

      偏离:戎光道先生获委任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原因:戎光道先生在管理大规模石油化工企业方面具有多年的经验,并且是履行董事长及行政总裁两个职位的最佳人选。本公司暂未能物色具有或优于戎先生才干的其他合适人士分别担任以上任何一个职位。相同偏离亦同时载于本公司2006年年报之企业管治报告内。

      5.4 《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

      本公司已采纳并实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以监管董事及监事之证券交易。在向全体董事及监事作出具体查询并从各董事及监事获取书面确认后,于报告期内,本公司并未发现任何关于董事或监事不全面遵守《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的情况。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除另外有说明外,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所收录的财务资料摘录自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A. 经营业绩

      总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业绩检讨)

      2006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球石油石化工业总体发展良好,仍处于景气周期之中。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在良好宏观环境和景气周期的推动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取得了主要产品产量平稳较快增加、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成绩。但全行业业绩分化比较严重,增长主要来自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而原油加工业等则利润下降甚至亏损。2006年,本集团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并高位运行、因成品油价格调控造成炼油业务持续严重亏损等不利形势下,积极树立低成本战略理念,狠抓生产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有序推进专业化集中管理、辅业改制和清理整顿工作,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辅业改制、清理整顿、内部管理、工程建设、科研开发、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然而,尽管本集团2006年的营业额突破了500亿元大关,达到505.995亿元,为历史最好水平,但经济效益与2005年相比还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①资源优化取得新的进展,生产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2006年,本集团积极推进原油、乙烯等原料资源和燃料动力结构等的优化工作,狠抓生产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增产效益好的产品,限产甚至停产部分非盈利产品。本年度,本集团主要生产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为95.33%,平均负荷率为96.62%。重要生产装置运行稳定,非计划停车次数较上年下降23.53%,非计划停车时间下降32.40%。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2006年,本集团加工原油892.03万吨,比上年减少6.03%,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生产量较上年相应减少。全年生产汽油76.15万吨,生产柴油274.21万吨,生产航空煤油53.38万吨。生产乙烯96.03万吨,生产丙烯51.7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塑料树脂及共聚物108.78万吨,比上年增长1.94%。生产合纤原料54.95万吨,比上年增长11.29%;生产合纤聚合物60.46万吨,比上年增长1.47%;生产合成纤维33万吨,比上年减少7.46%。本集团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优质稳定,乙烯产量全国领先,腈纶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②石化产品市场需求依然较旺,但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先扬后抑的高位振荡走势。国内石化产品市场需求依然较旺,多数产品价格较上年有所上涨,但价格波动频繁。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了4.26%、9.02%、3.47%和14.11%。

      ③原油成本影响。

      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在延续了三年来不断攀升并高位振荡的走势,于7月冲至历史高点(布伦特最高收盘价78.30美元/桶,美国纽约交易所WTI最高收盘价77.03美元/桶)后,于8月开始快速下跌,总体呈高位振荡回落之势。据统计,布伦特原油2006年年均价格达到65美元/桶,比上年上涨了约20%。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共加工原油892.03万吨(含来料加工),比上年减少57.27万吨,其中海洋原油34.83万吨,进口原油857.20万吨;自营加工原油881.02万吨,比上年减少4.43%。本集团销售成本中,原油成本开支为人民币333.076亿元,占本集团年度销售成本的67.72%,与2005年相比,原油成本开支增加人民币37.312亿元。加工原油的平均成本价格为人民币3,780.56元/吨,比上年上升17.84%。

      ④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

      2006年,本集团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生产与经营、计划与市场的结合度,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产品产销率达到100.33%;营业额达到505.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0%。同时继续加强销售合同、应收账款管理,本公司全年货款回笼率达到100.08%;切实抓好重要资源的采购工作,一般物资采购成本低于市场平均价格。

      ⑤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结构调整工程全面启动。

      2006年,本集团继续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33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项目于12月6日实现中间交接;3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于12月24日实现中间交接。本集团旨在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及产品的结构调整工程已于年底全面启动,煤电站锅炉增设烟气脱硫装置项目、620吨蒸汽/小时锅炉和100兆瓦发电机组项目、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及配套工程项目等已先后开工建设。

      本集团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BP公司合资兴建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项目2006年正常运营,全年生产乙烯97.80万吨,比上年增长52.33%。乙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现实需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工作。

      2006年,本集团继续围绕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推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汽油调合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双峰聚乙烯国产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研究、金阳装置NaSCN溶剂超级净化工业化研究及应用、15万吨/年碳五分离技术工艺软件包等重点开发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超柔软腈纶纤维、高光泽耐热聚丙烯专用料、粉末涂料专用料等新产品开发也取得新的进展。据统计,本集团全年新产品产量为81.70万吨,比上年增长34.48%;新产品产值率为19.81%,新产品产销率为96.85%。生产差别化纤维24.31万吨,合纤差别化率达到73.75%,比上年增加18.28个百分点;生产塑料专用料83.16万吨,塑料专用料比例达到83.13%,比上年增加1.95个百分点。全年申请专利31件,均为在中国申请的与上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相关的发明专利。

      ⑦进一步深化企业管理和内部改革,稳步推进辅业改制、清理整顿和专业化集中管理。

      2006年,本集团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和员工培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上海石化内部控制手册》(2006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于5月1日起实施,年内按照《内部控制检查评价办法》对全部流程的执行情况和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自查和专业检查,并对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落实整改,还委托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队伍,开展以协助管理层评估内控环境的内部控制框架差距分析。通过信息管理体制的调整,进一步推进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和RPMS(炼油化工一体化计划优化模拟系统)的深化应用,有效促进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培训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行集中管理、分级实施的培训模式,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员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2006年,本集团积极推进辅业改制、清理整顿和主业的专业化集中管理工作,原生活后勤服务系统、多种经营系统已基本完成改制分流,退出主业。同时就对外投资和多种经营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一些企业已经清理后完成退出。公司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实现了质检分析、环保分析(包括职业卫生检测)和部分电气总降的集中管理。截至2006年12月31日,因实施上述改制和集中化管理,本集团净减员(包括自愿离职及退休人员)2,559人,是2006年初员工总数的10.04%。

      ⑧本年度经营业绩较大幅度下滑的原因分析。

      造成本集团报告期内经营业绩较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使本集团的生产成本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本集团年度销售总成本中原油成本所占比重达67.72%,且原油平均加工成本比上年上升了17.84%,高于本集团四大类产品相对应的价格涨幅,致使本集团的利润空间大幅度减少。

      b.2006年,国家虽然上调了成品油的价格,但国内成品油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的局面并没有改观,国内炼油企业仍普遍持续严重亏损。而本集团石油产品在原油加工量中所占比重接近一半,尽管国家财政部给予了本集团2.821亿元的补贴,但并不能完全弥补19.37亿元(含消费税)的成品油销售所造成的毛利亏损,使本集团2006年的利润总额较上年有明显下降。

      重大会计政策

      本集团的财政状况和经营业绩容易受到与编制财务报表有关的会计方法、假设及估计所影响。该等估计及假设是以本集团认为合理的过往经验和其他不同假设作为基础,而这些经验和假设均为对未能从其他来源确定的事宜作出判断的基准。管理层会持续对这些估计作出评估。由于实际情况、环境和状况的改变,故实际业绩可能有别于这些估计。

      在审阅财务报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重要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应用这些政策产生影响的判断及其他不明朗因素,以及状况和假设变动对已汇报的业绩的敏感程度等。主要会计政策载列于财务报表。本集团相信,下列主要会计政策包含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判断和估计。

      长期资产减值亏损

      倘若情况显示长期资产的账面净值可能无法收回,有关资产便会视为「已减值」,并可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确认减值亏损。长期资产的账面值会定期评估,以确定可收回数额是否下跌至低于账面值。当事项或环境变动显示资产的账面值可能无法收回时,有关资产便会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出现下跌迹象,账面值便会减至可收回值。商誉的可收回值每年进行评估。可收回值是以净售价与使用价值两者中的较高者计算。由于本集团难以获得资产的公开市价,因此难以准确地估计售价。在厘定使用价值时,该资产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量会贴现至其现值,因而需要对销售额、售价和经营成本等作出重大判断。本集团在厘定与可收回数额相若的合理数额时会采用所有容易可供使用的资料,包括根据合理和可支持的假设所作出的估计和销售额、售价及经营成本的预测。

      折旧

      物业、厂房及设备均在考虑其估计残值后,于预计可使用年限内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本集团定期审阅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以决定将记入每一报告期的折旧费用数额。预计可使用年限是本集团根据对同类资产的以往经验并结合预期的技术改变确定。如果以前的估计发生重大变化,则会在未来期间对折旧费用进行调整。

      呆坏账减值准备

      本集团就客户无法作出所需付款时产生的估计亏损计提呆坏账减值准备。本集团以应收账款的账龄、客户的信誉和历史冲销记录等资料作为估计的基础。如果该等客户的财务状况恶化,实际冲销数额将会高于估计数额。

      概述

      下表列明本集团在所示年度内的销售量及缴纳销售税后的净销售额(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下表列明所示年度合并利润表概要(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经营业绩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年度与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比较。

      销售净额

      2006年本集团净销售额达人民币499.181亿元,较2005年的人民币451.903亿元,增长了10.46%。2006年度,石化产品市场需求依然较旺,并拉动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已有所放缓。与上年同期相比,本集团2006年度合成纤维、树脂与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及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分别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i)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产品的净销售额为人民币47.117亿元,较2005年的人民币47.640亿元下降1.10%。与2005年相比,虽然合成纤维的加权平均价格上升了4.26%,但由于合纤原料的成本居高不下,大幅压缩了合成纤维产品的盈利空间。因此,除涤纶工业长丝和腈纶毛条外,本集团2006年度其它主要合成纤维产品的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合成纤维总销售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14%。

      本年度合成纤维净销售额占本集团净销售总额比例为9.4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0个百分点。

      (ii) 树脂及塑料

      树脂及塑料的净销售额为人民币157.533亿元,较2005年的人民币139.583亿元上升了12.86%。其中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9.02%,而销售数量同比则增加3.52%。2006年度本集团树脂及塑料产品中,聚酯切片、聚乙烯、聚丙烯的销售数量同比分别增加7.10%、5.04%和1.66%,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则分别上升4.12%、11.49%、9.85%。

      本年度树脂及塑料净销售额占本集团净销售总额比例为31.5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67个百分点。

      (iii) 中间石化产品

      中间石化产品的净销售额为人民币67.757亿元,较2005年的人民币65.560亿元增加3.35%,其中加权平均价格同比2005年上升3.47%,销售量则比上年同期下降0.11%。在中间石化产品中,乙烯、丁二烯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09%和7.40%,纯苯、乙二醇、环氧乙烷则分别下降6.87%、7.62%和11.86%。而销售量除纯苯增加外,乙烯、丁二烯、乙二醇和环氧乙烷同比分别下降4.55%、1.40%、81.71%和12.65%。

      本年度中间石化产品净销售额占本集团净销售总额比例为13.5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3个百分点。

      (iv) 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的净销售额为人民币193.876亿元,较2005年的人民币179.550亿元上升7.98%,与2005年度相比,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增长了14.11%。其中汽油、柴油及航空煤油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升18.01%、10.98%和22.13%,但销售数量同比分别下降了7.95%、12.60%、15.68%。石油产品受国家定价控制。

      本年度石油产品净销售额占本集团净销售总额的38.84%,比上年同期下降0.89个百分点。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团收到财政部的有关境内成品油价格明显低于国际价格的现金政府补助人民币282,141,800元。对收到该政府补助并无附加的条件和其他或有事项,并且没有保证本集团将来会继续获得相关补助。

      (v) 贸易及其他收入

      贸易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32.898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19.570亿元大幅上升了68.10%,主要是由于化工产品方面的贸易业务量增大。

      销售成本及费用

      销售成本及费用是由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及其他业务收入构成。

      2006年度本集团的销售成本及费用同比2005年度的人民币440.607亿元大幅增加至人民币503.287亿元,增幅为14.23%。其中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贸易及其他的销售成本及费用分别为人民币45.310亿元、146.379亿元、61.202亿元、219.576亿元和30.820亿元,比2005年度分别上升0.28%、16.92%、9.18%、11.48%和79.08%。

      (i) 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2005年度增加人民币0.126亿元,主要是由于合纤原料价格上升。

      (ii) 树脂及塑料

      树脂及塑料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2005年度增加人民币21.183亿元,主要是乙烯、丙烯等原料成本的上升所致。同时聚酯切片的销售数量比2005年度增加了3万多吨,增幅为7.10%,这也导致了树脂及塑料销售成本及费用增加。

      (iii) 中间石化产品

      中间石化产品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2005年度增加人民币5.147亿元,主要是石脑油等原料成本开支增加所致。

      (iv) 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2005年度增加人民币22.614亿元,主要是作为本集团主要生产原料的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导致了石油产品销售成本及费用的大幅上升。

      (v) 贸易及其他

      贸易及其他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2005年度上升人民币13.610亿元,主要是业务量扩大,采购成本增加。

      销售成本

      2006年度本集团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91.822亿元,较2005年的人民币428.877亿元上升14.68%,销售成本占本年度净销售额的98.53%。这主要是由于2006年度作为本集团主要原料的原油价格大幅上升所致。

      (i) 原油

      2006年度,本集团共加工原油892.03万吨(其中包括进口原油来料加工11万吨),比2005年的949.30万吨减少57.27万吨(上年同期进口原油来料加工27.40万吨)。其中本集团进口原油、国内海洋原油的加工量分别为857.20万吨和34.83万吨。

      2006年度本集团原油加工总成本为人民币333.076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295.764亿元上升12.62%,占总销售成本的67.72%。原油的加权平均成本为每吨人民币3,780.56元,同比2005年度上升17.84%,其中进口原油、国内海洋原油的平均加工成本分别为每吨人民币3,787元和人民币3,636元。

      (ii) 其他支出

      2006年度本集团其他辅料的支出为人民币79.018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69.540亿元增加13.63%,主要是本集团报告期内液化石油气及丙烯等中间石化原料的采购成本同比大幅上升所致。折旧开支由2005年的人民币17.144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人民币18.485亿元。燃料动力成本则由于2006年发电用煤价格和电价纷纷上涨而上升至人民币9.748亿元。另外,与上年同期相比,2006年度本集团人工成本小幅上升到人民币12.103亿元,维修费用降低到人民币8.745亿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2006年度本集团销售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5.220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4.444亿元上升17.46%,主要是本集团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经营利润

      2006年度本集团的经营利润为人民币5.529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25.280亿元大幅下降78.13%。这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原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本集团的生产成本。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由于国家限价明显低于国际价格,从而使本集团2006年度的经营效益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其他业务收入

      2006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974亿元,比2005年度的人民币2.386亿元上升24.64%。主要是本集团在报告期内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及出租性物业租金收入有所增长。

      其他业务支出

      2006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支出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015亿元上升至人民币2.405亿元,升幅为19.35%,这主要是本集团在报告期内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的开支比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及报告期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财务费用净额

      2006年度本集团财务费用净额为人民币1.654亿元,比2005年度的人民币1.794亿元下降7.80%,主要原因是人民币的升值,报告期内本集团产生了人民币0.812亿元的汇兑收益,从而降低了本集团的财务费用开支。

      税前利润

      2006年度本集团税前利润为人民币9.642亿元,比2005年度的人民币22.876亿元下降57.85%。

      所得税

      2006年度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0.532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3.663亿元下降85.4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利润总额的大幅下降。

      本公司于本年度继续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税率15%。自1993年1月1日起,本公司经国家税务机关批准开始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税务法规,第一批九家H股上市公司(包括本公司)获准在1996年和1997年仍然适用15%的所得税税率。自1998年至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并未收回这项税收优惠措施。但本公司并不保证财政部不会在2007年收回15%的优惠税率。此外,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于2007年3月通过了立法对中国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采取同等的税收体制,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本次所得税税率的改变对本集团的影响,有赖于最终颁布的实施细则。

      税后利润

      2006年度本集团税后利润为人民币9.110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19.213亿元下降52.59%。

      B. 公司主营业务及其经营状况分析(按中国会计准则及制度编制)

      ①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表

      

      ②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

      单位:人民币千元

      

      C. 资产流动性和资本来源

      本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现金流入,向非关联的银行借贷。本集团资金的主要用途为销售成本、其他经营性开支和资本支出。

      资本来源

      营业活动现金净流入量(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制度编制)

      本集团2006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为人民币16.966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39.436亿元减少人民币22.470亿元。其中,由于报告期内本集团原油成本的上升幅度超过了各主要产品销售价格的上涨幅度,本集团2006年度税前利润在扣除折旧影响后带来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27.879亿元,比2005年的人民币39.927亿元减少人民币12.048亿元的现金流入量。2006年度,本集团因期末存货余额增加而增加现金流出人民币0.483亿元(上年同期因期末存货余额增加而增加现金流出为人民币3.872亿元)。由于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及应付票据期末余额的变动减少现金流出人民币3.456亿元(上年同期该项变动则增加了本集团现金流出人民币0.339亿元)。因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预付款等期末余额的增加而减少了现金流入人民币5.853亿元(上年同期则因该项期末余额减少而增加了现金流入人民币11.709亿元)。另外,由于本集团报告期内的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本集团所得税支出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6年度,本集团因支付所得税而产生现金流出人民币0.634亿元(上年同期因支付所得税产生现金流出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