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7版:钱沿周刊·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7版:钱沿周刊·广角
    远离境外非法集资 外管局拉响投资“警笛”
    “加息时代” 理财思路面面观
    二期凭证式国债 开始发行
    ◆一周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二期凭证式国债 开始发行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秦媛娜

      

      对于那些遗憾没能买到今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的投资者来说,机会又来了。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称,第二期记账式国债将于4月1日至4月31日发行,总规模为500亿元。

      根据公告,本期国债分两个期限品种,其中3年期350亿元,票面年利率3.66%;5年期150亿元,票面年利率4.08%。这一利率水平与一期凭证式国债调整后的利率水平一致。

      与以往各期凭证式国债的情况一样,投资者购买国债要持有到期才合算。在到期之前,如果要提前兑取,需要支付本金的1%。作为手续费,并按实际持有时间及相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并不能完全享受票面利率的收益。按照本期国债发行时的公告,本期国债从购买之日起,3年期和5年期凭证式国债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付利息,满半年不满2年按0.72%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2.43%计息;5年期凭证式国债持有时间满3年不满4年按3.69%计息,满4年不满5年按3.96%计息。

      本期国债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投资者可到四大国有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40家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的营业网点购买。

      紧跟一期国债的发行档期,二期凭证式国债又马不停蹄地亮相,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针对有部分投资者担心购买本期国债后再次遭遇加息“寒流”影响的顾虑,专家指出,在3月刚刚加息之后,4月份本期国债发行期间央行再次动用这一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并不高。此外,从投资价值的角度考虑,被誉为“金边债券”的国债信用评级很高,与同类型投资品种的如储蓄存款等相比,具有免税优势,因此对于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来说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