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神功”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
中华神功的威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早已从口号摇身一变成了铁铮铮的现实。细论起来,能有今天享誉国际的成就,多少归功于李小龙、成龙等一批知名人士。只是,当代艺术家们,在海内外的作品展示也不能小觑。
朱铭的《太极系列》,无疑是他的金字招牌,虽则有新的题材和方向,太极却似乎是打上了永恒的“朱铭制造”的钢印,自始至终也不容抹煞。而太极的招式,朱先生仿佛格外钟爱“单鞭下势”。自七十年代的木雕,到九十年代的青铜铸造,然后跟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换用了正当其时的不锈钢。像2003年创作的《太极———单鞭下势》,就是高一米的不锈钢雕塑,一贯的切面塑造,一贯的硬朗造型,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视觉感受。
而原本算是玄之又玄的太极,大概秉承了开山立派的大宗师张三丰的初衷,到现今成了强筋健骨的“全民运动”。崔强创作于2003年的《功夫》,将清晨公园里的“太极热”描绘成漫画的轻松格调,稚拙成趣的线条搭建了画面结构和明暗效果,略带随意的纯净色彩挥洒成章,倒也别有风味。
季大纯的《三剑客》,又创造出一种对古代传奇的现代阐释。虽然名为剑客,不过“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兵器种类多,轻而易举地就让画面里的每一个人物各选了一件。可惜,“行家功夫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即便利刃在握,季大纯的画风也将剑拔弩张的局势消解掉了,剩下的只有空虚和戏谑。
吉玮创作于2006年的《中国功夫》,则可以说代表了当代青年对于功夫和侠义精神的几乎所有幻想。在这块只有70×90cm的画布上,血气方刚和年少气盛的特质都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而向着惊涛骇浪挥掌一击的“英雄”,却只穿着一件顽童的肚兜,不免有些黑色的幽默成分,毕竟在理想与现实间划等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