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
    股指期货为金融安全带来全新课题
    ■看点
    ■编余
    面对金融开放与创新采取六大措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面对金融开放与创新采取六大措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 王沛英

      在不能通过广泛和有效的国家合作来抑制大规模的金融投机的条件下,如何在放宽对国际资本流动限制的条件下有效地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是各国央行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的我国央行面临的紧迫问题。

      第一,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是保持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在各种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没能成功地抵御国际炒家的攻击,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问题。如经常项目赤字较高,过分依赖外国短期投资,出口产品单一,股市和楼市持续滑落,银行呆、坏帐严重,外债高筑等。相比之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良好,货币稳定,国际炒家攻击的机会就越小。因此,保证经济的健康和稳定,不仅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要求。

      第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制度保证是规范的市场机制和严格的金融规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教授评论道:自由市场并不表示没有自由的滥用。针对故意操纵金融市场的行为,必须用市场的手段和严格金融规则来对付国际炒家的攻击。由此可见,完善的金融市场交易规则,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制度保证。

      第三,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体制保证是健全、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一整套现代化的、严格规范、法制健全的金融管理体系,实施稳健的货币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货币措施是减轻金融危机冲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体制保证。

      第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人力保证是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金融队伍。各国金融管理当局面对的是套期保值基金等机构投机者,而套期保值基金的主要合伙人往往是精通金融业务的金融家。因此,各国的央行必须拥有一批具有丰富金融经验的金融队伍,才能与他们较量。因此,具有优秀的人才和丰富的金融经验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人力保证。

      第五,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舆论保证是正确引导传媒导向。现代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信心经济, 国际炒家在攻击前往往制造不利于被攻击国的舆论,被攻击国信息传播一旦受到误导,常常引发金融市场的急剧变动和过度反应,因此,被攻击国必须千方百计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针对国际炒家的舆论攻击,各国政府应及时正确引导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导向,提高公众金融意识,培育投资者和广大公众的信心。

      第六,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机制保证是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国际炒家为了收益最大化,常常寻找被攻击国家的漏洞,降低投机成本。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下列情况的话,该国金融机构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早作准备:国内信贷扩张、外汇储备流失、财政赤字扩大、经常帐户持续巨额赤字、实际汇率上升、国内利率居高不下、短期资本流入剧增、金融机构呆帐增多、外债规模越过警戒线、失业率上升、经济泡沫膨胀等。因为这些指标的恶化是投机者最为关注的,因此也是货币遭受攻击的先兆。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景气指数系统,加强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预警和监督管理,健全“防洪闸门”机制,既要有事前预警系统,又要有及时处置的办法和举措,同时还要有事后的检讨改进的机制,努力提高国际多边合作干预和自身监管水平以及危机处理的能力。由于金融危机的攻击力和破坏力巨大,因此,必须正视各种潜在的风险,加强预警性防范措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