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广告
  • A2:上市公司
  • A3:上市公司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
  • A8:路演回放
  • A9:专版
  • A10:专版
  • A11:专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投资基金
  • C5:营销
  • C6:互动
  • C7:投资者教育
  • C8:故事
  • C9:人物
  • C10:海外
  • C11:数据
  • C12:数据
  • C13:艺术财经
  • C14:艺术财经
  • C15:艺术财经
  • C16:艺术财经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广告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2007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基金违规买入托管行股票
    揭开2708亿巨额收益秘密
    基金管理费收入57亿元
    增108% 偏股基金户数向千万冲刺
    保险资金进入封基利润兑现期
    单位份额分红 最多的前20只基金
    央行将继续收缩流动性
    看好证券类上市公司
    封闭式基金 分红同比增24倍
    升值将带来资产重估机会
    回避估值偏高的重仓品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揭开2708亿巨额收益秘密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贾宝丽

      

      2006年,基金取得有史以来最大一次丰收。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53家基金公司287只基金去年经营业绩达到2708.16亿元。这一巨额收益都是由哪些渠道流入的呢?证券投资基金2006年年报收入构成数据将为你解开谜团。

      年报数据显示,上述2708.16亿元的经营业绩当中,有1248.31亿为净收益,也即基金在整个报告期内已经兑现的收益;而另外的1459.85亿元则为未实现利得,一般主要由股票浮盈和债券浮盈两部分构成,而去年则几乎全为股票浮盈。

      去年获利最丰厚的当偏股型基金莫属。数据显示,包括封闭式基金在内的216只偏股型基金去年实现经营业绩2614.24亿元,占基金总经营业绩比例为96.53%;而保本型、货币型、普通债券型、短债型基金的经营业绩则分别仅有44.59亿元、30.44亿元、8.58亿元、3.50亿元。

      股票差价收入暴增无疑是基金收益构成的最大亮点。数据显示,基金去年1248.31亿的净收益当中,有962.95亿元为股票差价收入,仅这一项占比就高达86.93%;而就在2005年的时候,股票差价还曾是基金最大的亏损源,亏损总额一度接近90亿。上述特点在偏股型基金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数据显示,股票型、积极配置型基金的股票差价收入占比都超过了90%。

      当然,偏股型基金表现出这一特点也不足为奇。有趣的是,债券型基金去年收入的一半以上也都来自于股市。年报显示,大成债券、中信稳定双利债券、长盛中信全债3只债券基金的收入当中,股票差价收入占比都超过了60%,其中,大成债券的更是高达76.05%。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A股市场在2006年的大幅单边上扬走势,是除货币基金之外,其余各类型基金获得巨额收益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应该看到,如果A股市场2006年的辉煌走势无法重现的话,那么基金的巨额收益恐怕也将很难再继续复制。因此,今年无论是对于基金管理人还是对于基金持有人而言,都将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

      除股票差价之外,权证差价、债券利息、股息、存款利息、债券差价、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其他收入各项对基金2006年度净收益的贡献率分别为4.35%、3.85%、2.54%、0.87%、0.52%、0.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