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公司调查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动态监管 是固本良策
    禁止医疗广告 有利降低药价
    地方保护主义损害市场经济基础
    “流动性”相对过剩 机遇与风险并存
    公平环境比“特权” 更能吸引人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禁止医疗广告 有利降低药价
    2007年04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周迪

      

      我国和印度的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国药价却远远高于印度。《环球时报》记者在印度新德里一家药店询问常用药品的价格,结果发现印度药价大约是国内的1/3到1/2,有些相差更多。当这位记者提到中国某种磺胺类消炎药每盒售价约合两三百卢比时,印度一名研究人员惊讶地连呼“不可能”。他表示,药品以这样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定价虚高而形成的产品暴利,另一种则是企业根本不懂得如何控制生产成本。

      不幸言中。暴利和不懂得控制成本这两种情况,恰是导致我国药价高的重要因素。以广告为例,我国每年的医疗广告投入大约为100亿元,这些成本无疑都被转嫁到了患者身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确切地说是除了美国,几乎都禁止或严格限制医疗广告。美国是唯一允许直接通过电视和平面媒体向公众推广处方药的发达国家。仅1999年一年,美国制药企业在直接广告上的支出达到了18亿美元。

      美国对医疗广告提供宽松环境的结果是,药品成本大大增加,导致美国的药价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比如,一种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药品Rilutek,在法国只需要5000美元即可买到,而在美国则需要花费高达9000美元。这意味着,美国人到法国去买这种药,除了“报销”往返机票,还能被额外“赠与”旅游的费用,即便如此还可能有节余。因此,许多美国患者专程跑到法国去买这种药品,顺带观赏法兰西风光。

      法国药价为什么便宜,其中一个原因是,法国法律规定,禁止做医疗广告,其理由是:医院是关系人命的机构,怎么能说自己好?印度药价低也与此有关。按照印度政府的规定,药品不得在公共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肆无忌惮地宣传疗效的药品及医院广告更像是一种天方夜谭式的笑话。另一方面,由于药品最终的市场销售都需要通过医生的处方来进行,患者没有要求医生开处指定药品的权利,因此即使法律允许,药品生产厂家在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媒体上刊登广告也无异于缘木求鱼。

      那么,法律禁止医疗广告,患者如何得到相关医疗信息呢?法国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法国卫生部下面的医疗评估局对医院、药品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公众根据评估结果来了解相关信息。医疗评估局的运行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决策独立,成员是医药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以确保评估的公正。评估结果在医疗信息网上发布,并提供给专业媒体报道和分析,成为公众真正能够依靠的最权威的医疗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允许医疗机构发布广告,但监管非常严厉。美国法律规定,所有广告发布者做广告前,必须有实验室或其他科学研究、调查的合理凭据,不能空口无凭。凡是“广告的表述或由于未能透露有关信息而给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的,这种错误印象又关系到所宣传的产品、服务实质性特点的,均属欺骗性广告。”无论是直接表述的还是暗示信息,广告发布者都要负责。如果做虚假医疗服务广告,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巨额经济赔偿、甚至牢狱之灾。

      而在我国,虚假医疗广告泛滥成灾。日前,北京市工商部门检查了各类户外医疗广告21841块,发现存在违法问题的占到所有医疗广告的94.4%。早在2005年,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强就在全国两会上表态,医院靠广告招揽生意创收实在有损形象,更不用说那些医院做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坑害患者。他认为,医疗信息应该由政府无偿向社会发布。同时,高强宣布我国拟取消医疗广告,卫生部已将该计划上交国务院批准,立即赢得在座委员们的热烈掌声,但此事至今再无下文。

      虚假甚至违法的医疗广告泛滥,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我国应该重新考虑取消医疗广告的事情,像法国那样,由政府无偿向社会发布医疗信息,尽管政府未必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但至少比医疗机构发布的广告可信度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