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公司调查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9版:信息披露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三届十次董事会会议决议暨 召开2006年度股东大会的公告(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4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http://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董事蔡速平未出席董事会,委托马川利董事代行表决权。

      1.3 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公司董事长刘涛先生,总经理马川利先生,总会计师权森虎先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 √不适用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1)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控股股东名称: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张洪飚

      注册资本:464,360.85万元

      成立日期:2003年4月30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开发、制造和销售微型汽车、经济型轿车和汽车发动机,并供应汽车零部件和提供售后服务;开发、制造、销售和改进航空产品,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直升机、教练机、通用民用飞机和支线飞机,并供应航空产品零部件及提供售后服务。

      (2)法人实际控制人情况

      实际控制人名称: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法人代表:张洪飚

      注册资本:1,261,355万元

      成立日期:1999年7月1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国有资产投资及经营管理;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飞行器、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机载设备、导弹、轻型燃气轮机、汽车、摩托车、纺织机械、医疗设备、环保设备、机械电子设备、制冷设备的设计、研制、开发、生产、销量、安装、调试、维修及其他售后服务;飞机租赁、工程勘察、设计、承包、施工、招标、设备安装、监理;与以上业务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除国家组织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经营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承包境外航空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2006年,在经历了两年的平稳增长以后,受居民收入增长及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的影响,汽车行业再度呈现快速增长,产销双双突破700万辆。公司主配车厂———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的汽车总产销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长的主要车型为经济型轿车,而两厂主配我公司发动机的微型客、货车均没有同步增长;另外,公司微发产品其他外部市场的开拓虽有进展,但还尚未形成经济批量,以致2006年我公司主营产品———微型汽车发动机的产、销量未能实现年初制定的全年37万台的奋斗目标。

      在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本公司参股36%的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4G1、4G9系列发动机销售量大幅增长,使本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了90%。

      2006年,公司共生产微型汽车发动机(含变速箱)311470台,同比增加0.33%;销售301785台,同比下降4.97%;实现销售收入21.37亿元,同比下降5.24%;实现净利润3681.25万元,同比减少56.45%。

      2、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经营成果分析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变动的主要原因:

      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本年销量及售价均有所下降所致。

      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入减少。

      3)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利润减少。

      4)投资收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被投资方净利润增加。

      5)营业外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减少。

      6)营业外支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福利费用支出增加。

      7)所得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应纳税所得额变化所致。

      4、财务状况分析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变动的主要原因:

      1)总资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应收债权和股权投资增加所致。

      2)股东权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及分配2005年度现金股利。

      3)应收票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客户以票据方式结算增多。

      4)预付账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采购原材料的预付款增加。

      5)短期借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的银行借款。

      6)应付股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未付的应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已支付。

      7)预收账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预收各配件经销商的货款减少。

      8)应交税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应缴增值税减少所致。

      9)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初的2000万已归还。

      5、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2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分析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等相关变化趋势及对公司的可能影响程度

      公司所处的汽车行业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在国际上极为看好。尤其是本公司所从事的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产品,又受到国家发展政策的重点关注,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小排量汽车产品的市场前景将更为广阔。

      2.未来公司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战略等以及各项业务的发展规划

      1)机遇:国家深入贯彻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针,将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性能的不断优化,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私人轿车需求增势强劲,以及新农村建设助推汽车消费等有利因素,将拉动整个汽车行业继续增长。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小排量汽车、节能环保型汽车的使用政策,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挑战:各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不断涌入微车市场,老竞争对手的发展势头也咄咄逼人,使得微车市场争夺日益激烈。各汽车企业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愈来愈严重,价格大战也必将愈演愈烈。中国汽车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到全球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企业面临全方位削减成本的巨大压力。另外,商用车企业向乘用车领域转型、汇率升值、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力度加重等因素,将使汽车生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3)公司发展规划及战略:坚持技术合作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发展节能、环保型发动机产品,实现汽车发动机产品的优化和升级,在小排量发动机领域做大、做强。

      4)2007年度经营目标:实现发动机销售34万台

      3.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所需的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以及资金来源情况

      为完成公司2007年度经营目标,预计需投资1.8亿元,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资金来源将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

      4.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影响的所有风险因素以及已(或)采取的措施

      1)市场风险

      由于公司客户相对稳定,发动机的销售主要取决配套车厂的销售情况。随着小排量汽车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格局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对策:公司除继续稳定现有配套关系外,将不断开发新的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2)原材料风险

      2006年以来,公司主要原材料铁、铝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公司将继续通过长期订单的方式化解原材料上涨的风险。

      3)产品及技术风险

      随着越来越严格的汽车行业标准的出台,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完成技术更新,将被市场淘汰。

      对策:公司将通过与国外汽车开发公司联合开发的方式,尽快开发新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应对新技术的挑战。

      6.3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关于2007 年1 月1 日新准则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和新准则股东权益的差异的分析

      根据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财会[2006]3 号《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的规定,公司应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公司目前依据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规定已经辨别认定的2007年1月1日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与新准则的差异情况如下:

      A.所得税

      a.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了公司的会计政策,据此公司计提了应收款项坏帐准备,形成了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资产计税基础的差异,截止2006年12月31日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4,204,241.72元,根据新会计准则应于2007年1月1日追溯调增留存收益4,204,241.72元;

      b.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形成了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资产计税基础的差异,截止2006年12月31日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087,950.19元,根据新会计准则应于2007年1月1日追溯调增留存收益1,087,950.19元;

      c. 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形成了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资产计税基础的差异,截止2006年12月31日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526,780.24元,根据新会计准则应于2007年1月1日追溯调增留存收益1,526,780.24元;

      d.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形成了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资产计税基础的差异,截止2006年12月31日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749,943.34元,根据新会计准则应于2007 年1 月1 日追溯调增留存收益1,749,943.34元;

      e.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预计的产品保修费用,形成了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负债计税基础的差异,截止2006年12月31日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2,197,666.36元,根据新会计准则应于2007年1月1日追溯调增留存收益2,197,666.36元;

      B.其他

      合营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追溯调整,本公司按照股权比例享有的净资产1,515,809.86元。

      2)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下年度的经营计划,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有:

      a、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投资的规定,公司对昌河汽车的股权投资,将会因昌河汽车股价变动影响公司净资产。

      b、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将由现行制度的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变更为将符合规定条件的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将减少公司期间费用,增加公司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c、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公司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将由目前现行制度下的固定资产,变更为全部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专门借款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前的利息可全部资本化,一般借款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前实际使用部分的利息也可资本化;此政策变化将会增加公司资本化的范围及金额,增加公司的当期利润和股东权益。

      d、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的所得税的规定,公司将现行政策下的应付税款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会影响公司的当期会计所得税费用,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e、需说明的事项

      上述差异事项和影响事项可能因财政部对新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讲解而进行调整。

      6.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5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6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6.7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公司本报告期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7 重要事项

      7.1 收购资产

      □适用√不适用

      7.2 出售资产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本次出售资产可以使公司集中力量做好主业,有效配置资源。回收资金1000万元,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截止到报告期末,出售所涉及的资产产权过户已全部办理完毕。

      7.3 重大担保

      □适用√不适用

      7.4 重大关联交易

      7.4.1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7.4.2 关联债权债务往来

      □适用√不适用

      7.4.3 2006年资金被占用情况及清欠进展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新增资金占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截止2006年末,上市公司未完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清欠工作的,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

      □适用√不适用

      7.5 委托理财

      □适用√不适用

      7.6 承诺事项履行情况

      7.6.1 原非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下转D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