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接踵而至,在IPO“盛宴”的诱惑下,上市公司“打新”热情不减。昨天,凤竹纺织公告称,公司拟运用闲置自有资金参与国内公开发行A股网上新股申购,新股申购总金额不超过8000万元。此前,上海三毛也曾披露拟将企业闲置资金间隙性地进入证券市场,用于新股申购或二级市场认购股票。市场人士预言,随着市场行情的走好以及新股上市首日的可观涨幅,有“闲钱”的上市公司到一级市场“淘金”的热情仍将持续。
上市公司百亿元“打新”
据统计,2006年5月恢复新股发行到今年3月中旬,上市公司一共参与新股网下申购和老股票再融资次数达到157次。新股发行得到广大上市公司追捧,绝大多数新股网下配售的结果公告中,都会找到上市公司的影子。此外,从上市公司公告和年报中可以发现,上市公司以闲置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大约有24亿元,另有20家左右的公司发布新股申购涉及资金公告,共涉及资金超过90亿元,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参与新股申购的闲置资金达115亿元。
事实上,上市公司投资股票、国债并不是新鲜事,且一度十分火热。然而,由于前几年的熊市导致市场环境持续低迷,令不少公司的投资纷纷变成了账上的计提减值准备。由此,上市公司股市“掘金”的热情才有所冷却。而此番,或许是看好全流通以后的A股市场,或许是受去年全流通IPO第一股中工国际上市首日惊人涨幅的影响,上市公司们对股票市场的兴趣被重新点燃。
无风险套利提高收益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此番重启炒股大门与往日有所不同。首先,新股是上市公司首选对象。之所以选择“打新”,是因为申购新股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无风险套利,尤其对大资金而言,年收益率将非常稳定。其次,注意选择对象,大盘蓝筹公司更受资金追捧。Wind资讯日前根据已披露的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就发现,截至目前已有26家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申购中国人寿股票的事项,申购动用资金近14亿元(申购动用资金=持有数量*发行价/中签率)。第三,注意随时控制资金风险。如双鹭药业就表示,若连续三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跌破发行价,或连续两个季度新股申购的收益率低于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公司应中止新股申购操作并就是否继续申购新股事项提交董事会审议。第四,目标明确,利用闲置资金增加投资收益。大多数公司在公告中均表示,目前资金充裕,在新投资项目尚未确定且确保资金安全和生产经营正常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资金的收益水平,拟拿出部分资金进行短期投资,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收益水平及更好地回报股东。
主业经营不应受到影响
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从上市发展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利用除募集资金以外的闲置资金“打新股”应该是好事。毕竟,上市公司在保证计划投资项目和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申购新股以提高资金的收益水平,是正常市场行为。而且,若投资的股票好的话,还可以带动该公司自身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走势,造成市值上涨。
当然,对于这一说法,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难以苟同。有关专家指出,虽然证监会前不久已经叫停用闲置募集资金“打新”,但在“打新”高额收益率的诱惑下,难免出现个别公司“顶风作案”,或不惜用借贷打新的伎俩。尤其是借贷资金,因为其和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其实是很难区分的,所以也就不排除这种情况的出现。若真出现此类情形,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外,资本市场上的钱来得如此容易,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新股申购的无风险利润将会侵蚀生产型实业资金似乎是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现在“打新”看起来没有风险,但随着新股价格的越来越高,新股数量的越来越多,跌破发行价的风险也会迅速增大,这其中的风险实在是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