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
    虚假按揭贷款:房贷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看点
    ■编余
    房贷虚假按揭将加重非理性繁荣的宏观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编余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编余

      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次优抵押贷款风险相继暴露,曾引发美国及全球股市急挫,而近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提供商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这些信息都预示了房地产信贷风险正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虽然,迄今我国还没有发展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但房地产信贷风险还是存在的,这一风险主要体现为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上,个人住房虚假按揭贷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房地产市场趋势发生变化时,这包括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价变动等,原来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有可能会演变为不良贷款。而虚假按揭的实质是套取银行资金,在客观上也反映了房地产投机行为正在加大银行贷款的非理性繁荣,由此产生的宏观影响值得关注,就如同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对美国经济及全球股市的深度影响一样。

      由此,也给予我们一个启示,当目前市场非常看好银行类上市公司时,我们应当注意分析房地产信贷风险对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尤其是要关注银行类上市公司对房地产信贷风险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合理分析和估值目前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机遇。

      ———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