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
    虚假按揭贷款:房贷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看点
    ■编余
    房贷虚假按揭将加重非理性繁荣的宏观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看点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看点

      ●随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复杂的变化,房地产贷款中的一些风险也陆续暴露,虚假按揭贷款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据中国工商银行消费信贷部门统计,该行不良个人住房贷款中,80%是由虚假按揭造成的。因此,个人住房虚假按揭贷款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虚假按揭过程涉及到开发商、购房人、银行以及政府房产管理等各个部门,也涉及房地产建造、买卖、评估、抵押、登记等各个环节,其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按揭贷款容易审批,利率较低并且时间较长,使得造假者有造假的内在冲动。对开发商、银行和借款人而言,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惩罚机制,虚假按揭现象将难以避免。所以,制度约束不到位是虚假按揭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随着这两年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并逐渐落实,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复杂的变化过程之中。近些年消费者看惯了住房价格的飚升,却没有真正认识到住房价格也会下跌。房地产价格涨落,会直接影响房地产贷款质量。前几年商业银行拼命争抢房地产信贷业务,部分业务发展无章可循,部分业务有章不循,房地产贷款其实已蕴含了一定的法律风险。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深切认识到虚假按揭在宏观层面上会加重贷款非理性繁荣的市场风险。对此,商业银行确实到了应该高度关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