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上证研究院
    健全社保:中国应避免“增长性贫困”
    ■看点
    增长、分配、社保:“增长性贫困”三大克星
    ■编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编余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编余

      最早是在纸面上认识郑秉文先生的。那是看了他写的一组有关国内社保的文章。当时就有点奇怪,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所长,他怎么不写国际问题,反而越位关心起国内社保问题呢?对这个疑团,到今天我也没有问过郑先生,所以一直没有解开。不过,现在有点明白了。

      原来,拉美的“增长性贫困”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作为拉美所所长,他不能不关心。而在时时盯着拉美的“增长性贫困”问题时,他可能更把拉美的教训当作一面镜子,也时时警觉着中国自己的问题。这就好解释,他为什么写了好几篇关于中国国内社保问题的研究报告了。

      有意思的是,郑先生的几个成果,甚至和中国香港同行的对话,都是在本报发表的。为什么会有这种默契呢?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关心,这就是中国经济在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与程度的时候,如果再只是一味追求速度、追求经济指标,而不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那是有问题的。

      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当中国经济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的时候,我们除了关心经济结构问题外,还需要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增长与公平等之间,做适度的、得体的选择。因为“国富民弱”与“民富国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防止增长性贫困,更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这便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地方。

      ———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