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美国反补贴大棒是对自由贸易的讽刺
    “大非”减持:既要鼓励创新 也要设置“高门槛”
    任志强和张广宁谁懂政治
    跨行查询收费虽终结 银行两大损失难估量
    药企行贿应依法惩处
    价格联动机制本质是垄断企业“遮羞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任志强和张广宁谁懂政治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刘道伟 漫画
      □ 时寒冰

      

      面对既得利益集团哄抬房价所导致的民生问题,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日前强调:“现阶段房价偏高、增长偏快已经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住房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他根据中央的要求,采取七大措施抑制广州房价的过快增长。

      张广宁的做法深深触动了开发商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担心张广宁的做法被更多的官员效法,导致房市垄断被打破,房价下跌,让老百姓得了好处,因而,祭出公平与市场的大旗对张广宁群起而攻。地产大鳄任志强撰写了《住房是谁的政治》一文,对张广宁采取的七项措施及之前中央的两次调控政策提出质疑。

      任志强认为:“如果坚持将住房列为‘政治’问题,那么各级政府应首先坚持住房生活质量提高中的市场化取向,积极推动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发展住房市场化、维护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政策,而不是用住房是‘政治’的借口破坏与干预市场、破坏和扭曲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问题是,在一些开发商的强取豪夺和哄抬房价之下,许多中等收入者甚至中高收入者,也正在逐渐沦为望房兴叹、无可奈何的“低收入者”,并且,房市泡沫逐渐累积,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请问,政府应该无动于衷,听任既得利益集团对民众敲骨吸髓,还是像市场经济国家那样进行干预?

      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公平竞争,由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法治经济。而在我们的房市,从土地供应的权力垄断,到建房土地使用权和商品房开发的开发商垄断,最大限度地排挤与扼杀了竞争,这是导致我国房价连年飞涨,远离民众实际购买力,引发一系列民生问题的根源。面对这样一个市场,如果政府放任不管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吗?不,这是一种可怕的不作为。市场将在开发商、腐败官员等既得利益集团的残害下,继续扭曲变形,将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利益受损,从而,使房市成为滋生社会矛盾的巨大隐患。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人民高度负责”;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富人的经济学,怎么可能懂得政治的内涵,又怎么能像政治家那样居安思危、深谋远虑?

      事实上,即使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也不会听任房市完全由市场调节。在我国高等院校房地产教材《房地产经济学》中,有这样的表述:“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运用国家权力干预住房市场来达到住房保障的目的,只不过社会背景与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各国的干预程度有所不同。”在《房地产经济学》中,明确把住房保障政策列入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一种方式。

      应该认识到,我国目前的房市问题重重,建设部等八部门指出的几点颇为代表性:操纵信息、哄抬房价、合同欺诈、暗箱操作、违规强制拆迁等等———这些因素扭曲了房地产市场。因此,八部门才联手从4月下旬起,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房地产领域涉及的违法违规、权钱交易行为。连同之前中央推出的两次房市调控政策和张广宁市长采取的七项措施,都是为了使这个已经被开发商勾结腐败官员所“破坏和扭曲”的市场回归理性。而且,这些措施,都不是动用行政力量直接干预市场,而是通过实现多渠道供给、打破垄断、激活竞争等市场化手段来对已经被扭曲的房市进行矫正。

      张广宁明白无误地告诉民众,他将根据中央要求压低房价,而不顾压低房价可能对自身政绩带来的不利影响。假如官员都这样做,中央房市调控政策恐怕早就见效果了。从开发商立场和个人利益角度来看,张广宁或许不懂“政治”,但从民生角度来看,他无疑是很懂政治的。

      住房是谁的政治?我来回答:住房是全体国民的政治,绝不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