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美国反补贴大棒是对自由贸易的讽刺
    “大非”减持:既要鼓励创新 也要设置“高门槛”
    任志强和张广宁谁懂政治
    跨行查询收费虽终结 银行两大损失难估量
    药企行贿应依法惩处
    价格联动机制本质是垄断企业“遮羞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跨行查询收费虽终结 银行两大损失难估量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 魏也

      

      备受争议的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终于有了结局: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张君日前宣布,协会各会员银行将停止向持卡人收取人民币银行卡境内跨行查询费用。

      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这一举措从实施到收场不过一年时间,在这期间,银行虽然收取了一定数额的查询费,然而,其损失恐怕远远大于这个收益。

      首先就是形象损失。世界排名前列的金融机构,无不视形象为生命———这是吸引客户和留住客户的金字招牌。然而,我们的行业从开征跨行查询收费的那一刻起,就饱受民众的强烈质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银行和银联不顾客户感受一味谋取自身利益的做法,令民众颇为心寒,给其形象带来了严重伤害。

      在批评者当中,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声音最有力度。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紧急建议叫停银行卡跨行查询费,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这一话题开展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95.8%的公众认为跨行查询收费“不合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傅勇林认为,四大商业银行跨行查询的收费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银行和银联有关人士不断出来辩解,但每次辩解都成为新一轮质疑的开始。2006年7月,上海市民邓维捷就跨行查询收费一事,将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联诉至法院。在这种情况下,4家被告单位竟然成立一个小组,由中国银联牵头去应诉。它们全然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与公众的论辩,还是应诉,时间拖得越久,对银行和银联形象的伤害就越深,因为一点蝇头小利,银行和银联在形象方面的丢分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次是业务方面的损失。我国银行卡起步较晚,使用率不高,大多数人使用银行卡结算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加之2006年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全面改革的界碑时刻,外资银行的进入正带来巨大竞争压力,银行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加快推广普及银行卡的步伐,抢占市场,赢得客源。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银行跨行查询费的收取,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卡的推广和发行起了制约作用。

      据报道,从跨行查询费用开收之后,银行的跨行查询交易量迅速下降,与银联做大市场,扩大刷卡量的目的背道而驰,这实际上是在“搬来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帮了竞争对手的大忙。

      银行业虽然已幡然醒悟,然而,这一时间拖得实在太久了,如果银行业能够用收取的查询费挽回自身被损伤的形象,无疑是幸运的,然而,对于银行而言,这或许不是简单用金钱就可以挽回的事情。善待客户、提升亲和力、提高服务质量,是我国银行业今后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