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企业评价标准仅仅是一个开始,船舶行业的门槛将逐步提高。昨天,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目前《船舶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草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征求过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列入了立法计划。届时,推荐性的船舶企业评价标准或将成为强制性要求。由此可知,我国船舶行业门槛将进一步提高,行业结构调整将是大势所趋。
船企评价标准10月实施
昨天,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表示,历时两年半的编制试行,《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船企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船舶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及实施,不仅对于规范我国船舶生产企业管理,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保障航运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引导和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说。
据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30%和24%。我国造船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突破30%,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金壮龙表示,与此同时我国船舶行业也出现了企业数量偏多、水平较低、小而散的局面。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全国共有各类船舶制造企业约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造船企业431家。为此,国防科工委在促进船舶工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强规范船舶工业市场经济秩序,并且加大了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工作力度。
据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马恒儒介绍,到目前为止,加上今年3月份新发布的12项标准,国防科工委已发布船舶行业标准248项。他表示,通过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有效促进了船舶设计、建造、试验、管理等工作的规范化。
拟推行许可证管理方式
“这个标准是船舶生产企业的最低门槛,今后,船舶行业管理工作要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规范企业,对于企业的改造和新建船厂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 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说。
但值得注意是,虽然即将施行的《船企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船舶行业准入标准,却并没有强制性。
“总体来讲,这个标准作为行业标准还不具备法律的效用。”张相木表示,该标准的落实,一方面需要船企的自觉要求,另一方面各地船舶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不达标企业进一步改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船舶行业准入门槛形同虚设。实际上,据金壮龙透露,国防科工委正积极推进《船舶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促进船舶生产尽快纳入依法监管的轨道。
对此,张相木表示,“要发许可证,实际上标准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他认为,“发许可证”就是要使推荐性的标准变成强制性的要求。
据透露,目前《船舶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草案已经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征求过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将之列入了2007年立法计划。
“现在整个立法已经进入了正常程序,我想经过努力,相信不久后会出台。”张相木说。
船舶业结构调整更多通过市场引导
□本报记者 于祥明
昨天,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向上海证券报表示,我国船舶行业的整合,将主要通过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例如对重组的规模效益优良的大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优先扶持等。
据介绍,近些年,我国船舶行业制造水平、产业素质今非昔比。以复杂度系数(修正总吨除以总吨,反映产品结构的技术程度)来看,2005年我国已经略高于日本。与韩国相比,虽其复杂度系数总体稍高于我国,但是,我国船舶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
张相木表示,除了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多于我国外,其他种类船只韩国所承接的订单基本与我国持平。
他分析认为,按市场份额,世界上有三大主流船型:油船、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占到市场份额的80%至85%。剩下的是特种船,如天然气运输船、化学品运输船、滚装运输船等,种类很多,总和占市场份额的15%左右。
据介绍,从承接的世界订单情况来看,三大主流船型的订单量我国都位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还制造了一些高新技术船舶。
张相木认为,从世界市场份额来看,三大主流船市场是必争之地,在这方面,中国要“保二争一”。除此以外,中国在新型船方面,力争占到20%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