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4月8日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透露,商务部将推出新政策促进对台小额贸易发展。
记者了解到,继上世纪70年代对台小额贸易暂时红火之后,30年来,对台小额贸易或许将再度红火。
崇泉表示,为进一步促进对台小额贸易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两岸沿海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在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对外贸易法》和《对台湾地区小额贸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决定在部分对台小额贸易点,进一步放宽政策,包括下放审批权,扩大经营主体、取消船舶吨位和金额的限制,扩大对台小额贸易货物种类等。
小额贸易萎缩现状或改变
有关专家表示,崇泉所说的下放审批权,确实是符合目前的形势,这可以有效促进对台小额贸易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对台小额贸易,是指台湾渔民在彼岸组织公司,到厦门批购厦门鱼货,向厦门的渔民交换一些大陆稀少的物品,后来交易产品逐步扩大到以大陆名贵中药材和土特产为主进行交换,并由海上交易扩大到台胞停靠点和台轮接待站。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解释道,当时对台的大额贸易很少,且限制多,只能靠小额贸易发展,如今的情况是小额贸易在萎缩,这些年厦门等涉及对台小额贸易的地方都在呼吁放开限制,否则小额贸易很难维系下去。
两岸贸易额年增速15%
崇泉介绍,20多年来,祖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灵活、务实的措施,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两岸贸易额从1978年的0.46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1078亿美元,近10年平均增速在15%以上。
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在大陆设立的台资企业已逾7万家,投资金额440亿美元,成为台商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两岸经济有着不同的发展环境和特点,经济合作互补性很强。”崇泉指出,当前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障碍,两岸“三通”仍然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大陆产品输台受到歧视性限制,大陆企业不能入岛投资;两岸间至今不能海上直航;两岸邮件总包仍需经香港、澳门转运,汇兑、速递等项业务均不能开办。
崇泉表示,大陆将一如既往地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岸直接“三通”早日实现。在通商方面,推动两岸贸易、投资、人员交流向直接、双向、正常化发展;努力扩大两岸直接往来范围、逐步从金、马地区扩展到澎湖地区。在通航方面,争取实现两岸客运包机常态化和货运包机便捷化,推动两岸民间组织就海上直航问题进行沟通。在通邮方面,争取扩大两岸小包邮件范围,增加开办对台包裹,直接特快专递等业务。
此外,崇泉还提出要继续推动两岸深化产业合作,在制造业领域,重点加强在电子信息、光电、生化等方面的合作;在服务业领域,加强在信息服务业、物流、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相关报道
小额贸易搭桥 呼吁实现“三通”
□本报记者 薛黎
对于商务部发出的放宽对台小额贸易政策信号,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告诉《上海证券报》,大陆对台湾的贸易政策历来很宽松,就小额贸易来说此次政策调整可以惠顾台湾人民,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
对台小额贸易渐成气候
对台小额贸易目前只能是台湾地区的居民在大陆沿海指定口岸(包括:福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海南)进行货物交易,所对应的大陆对台小额贸易公司要由商务部授权的上述沿海省、市对外经贸主管机关批准。
据相关规定,对台小额贸易只能使用100吨以下(含100吨)的台湾船只,并且每船每航次进出口限额各为10万美元;经营的货物限于非国家专营、禁止、限制进出口的,非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
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3月20日起,大陆正式对原产台湾地区的11种蔬菜和8种水产品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这是2005年对15种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措施的延续和扩大。
有关专家表示,农产品贸易是对台小额贸易的重要部分,实行对台农产品进口零关税,使得对台小额贸易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呼吁实现两岸“三通”
去年大陆对台贸易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对台贸易逆差也扩大了14.2%,达到663.7亿美元,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占到了两岸双边贸易总值的40.5%。
沈丹阳表示,两岸“三通”是真正实现对台贸易极大发展的基础,对台小额贸易的规模和影响范围毕竟还是有限的,在贸易开放方面大陆已经做得很充分,接下来就需要台湾方面做出更多政策放开和限制取消。
但是沈丹阳指出,两岸贸易的发展不是小额贸易能解决的,两岸经贸要达到双赢,还需要两岸共同的努力,早日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