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邯钢认股权证正式开始行权。在超比例持有人名单上,宝钢集团已经悄然退出,这场国内钢铁巨头间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收购与反收购行动的硝烟终于弥散。据市场人士分析,不管宝钢集团在2006年6月1日举牌邯郸钢铁时是出于什么想法,他们从二级市场大量买入邯郸钢铁的流通股和邯钢权证的行为,已经直接威胁到了邯钢集团的控股地位。而邯钢集团宣布斥资15亿元增持邯郸钢铁的流通股,并为履行股改承诺先前已完成一轮增持,在两轮增持中,尽管花了巨额代价做了一把高吸低抛的赔本买卖,但确实达到捍卫自己控股地位的目的。
这是股权分置改革前期发生的经典案例,双方显然都没有恶意,不过确确实实用“真刀真枪”操练了一把,给大家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就是说,离上市公司股份进入全流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围绕着公司控股权的争夺,必然会成为新的市场格局下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报道,进入四五月份,“大非”、“小非”解禁进入第一个高峰期,被锁定多年的非流通股正在迎来一个灿烂的春天。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将有881亿多股限售股进入流通,市值合计近1万亿。其中4月份有800亿元解禁,5月份更是高达1100亿元的解禁金额。仅在4月份,就有109家上市公司高达87.6亿股非流通股股份可以上市流通,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收购兼并,甚至控制权转移的机会正在来临。
围绕着“大非”、“小非”解禁,近期市场出现空前活跃的气氛,与当年视非流通股上市为洪水猛兽的情景截然不同,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迎接“大非”、“小非”的到来。“小非”解禁,因为股份比较分散,持有人所持股份不多,抛出之后对大股东控股权影响不大。“大非”解禁,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股东借此机会降低自身的持股比例;另一种则是直接进行控股股东的变更,转移公司控制权。这种转移可能是出于公司自身进行产业整合、资产置换、借壳上市的需要,也可能是双方协议收购的产物,这种善意的收购兼并可以促成公司基本面的改变。首都机场成为华闻传媒的并列大股东、东方钽业控股股东变更为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等案例,大致应该属于这个范畴。
但不可否认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情还是会发生的。当“大非”、“小非”们兴高采烈,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乘着股价高企的时候,急于抛出股票进行套现,而不去关心这些筹码去了哪里,是被谁接走了,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抛出的股票集中到了竞争对手那里,集中到了心怀不测的人手中,那么“大权旁落”就完全是可能的了。
所幸的是,这种现状已经引起了部分上市公司的重视。在最近的公告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内容,有的公司在修改章程时加入了有关反收购的条款,有的大股东用非公开发行方式进一步增持公司的股份,有的回购并注销部分已流通股份,有的按照新的收购管理办法,用换股的形式达到公司控股权的要求。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就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现有股东和高管的控制权。
二级市场的收购兼并行动频繁并非一件坏事。宝钢举牌邯钢的事件虽已落幕,但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拉开了全流通时代不同经济主体、不同地域身份、不同行业背景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上展开收购与反收购、争夺控制权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