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栏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财经要闻
    期货公司申请金融期货经纪业务条件放宽
    屠光绍:加强系统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季度我国使用外资增速抬头
    原上海建设党委书记陈士杰被调查
    黄湘平: 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券商评价标准
    会计师事务所 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门槛提高
    银监会将推行“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监会将推行“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
    2007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苗燕

      

      银监会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助理闫静波昨天在出席央行主办的“企业直接融资:产品创新与制度建设”研讨会上透露,银监会正在与财政部商量,建议财政部增加超长期(30年期)国债品种的发行,解决长期的断点问题,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闫静波还表示说,银监会也将要求各家银行采用“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并将其作为市场风险计量的参考基准,使得会计师、风险模型公司、投资者都有一个公允的标准,逐步使这个标准成为中国利率风险管理的标准,发展国内的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由于受到政策法律上的诸多限制,商业银行目前还不能投资于公司债券,而只能投资于国债、金融债等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但闫静波表示,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投资公司债券不但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银行降低经营风险。闫静波透露说,银监会将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调整自身业务结构,主动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支持与服务。其中包括,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更多便利高效的企业直接融资产品,参与更多债券市场投融资运作。

      他认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长期不能参与债券融资市场并不合理。随着债券产品结构的创新、投资风险规避工具的丰富,我国债券融资市场的发行主体范围应逐步扩大,应允许各种类型的合法企业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场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