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税率有所下降,全国税收仍在不断地刷新总额和增速的纪录。国家税务总局披露的数据表明,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1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96亿元,增长25.5%,总额和增速均创下近年纪录。专家估算,今年全年税收有望超过4.5万亿元。
从1994年至今,我国GDP增速平均大约为9%左右,而税收年均增速则高达近20%,税收增速绝大部分年份是GDP的两倍。其中,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今年则有望突破4万亿元,可谓一年一个台阶、两年一个飞跃。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李林军表示:“税收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大大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为各级政府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
但是,在税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共产品支出并未保持同步增长,有些投入甚至是下降的。以教育为例,我国从1994年至今,绝大部分年份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都低于3%。2005年,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82%。这种投入与其他国家相比是相当低的。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平均水平就达到了5.2%,发达国家是5.5%,发展中国家是4.5%。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拼命抬高学费或采取各种手段实施乱收费,通过对民众的掠夺来弥补财政投入的缺口,这是导致我国一些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根本原因,也是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医疗、住房等领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跟不上民众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税收的增长本身就是建立在公众利益受损基础之上的,最典型的就是垄断企业的成长。这些企业长期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民众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目前,政府涉足经营性、赢利性经济领域的冲动依然非常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的扭曲,同样容易损害到公众利益。弥补公众这一损失的惟一办法,就是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减轻民众的负担,但目前政府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在10多年的时间里,税收以GDP两倍左右的速度增加,这种增速之快、保持时间之长在当今世界极为罕见。倘若公共产品投入继续保持低于税收增速的状况,有可能影响到纳税人公共福利的保障,进而影响到公民纳税的积极性。
同时,税收增速与公共产品投入的脱节,也会影响到我国财富的分配。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通常是上升的。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两国在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大致为1:4:5,而我国正处在从人均GDP1000美元向3000美元挺进的阶段,则是政府部门为主,企业次之,居民最低。
税收远远快于GDP增速,而公共产品的投入跟不上,导致各级政府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对许多公共产品领域投入的比例至今未有明确规定———即使有规定也常不去执行,各级政府很难有节约的动力,不能做到财尽其用。
只有当政府加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投入,消除民众的后顾之忧,人们的消费潜力才能被充分挖掘起来,政府才能主动节约,也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