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财经要闻
  • 9:观点·评论
  • 10:时事·国内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13:环球财讯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6版:机构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6版:机构视点
    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并未高估
    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期指推出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纲
    未来公开增发可能成为主流
    发改委叫停自行出台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
    3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升
    券商研究机构评级显示最具成长性品种追踪(截止日:2007年4月16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纲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市公司的种种违规行为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如上市公司种种违规行为较多的重组领域。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和沪深交易所已经联合起草上市公司重组监管体系规划(指引),强化对上市公司重组的监管力度。

      国泰君安:

      进入4月份,沪深股市进入非理性阶段,在4月份A股市场的前10个交易日中,资金净流入达到创纪录的2160亿,平均每个交易日有超过200亿新资金流入股市,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与此相对应的是,4月以来股指几乎每天都在创造新的历史,大盘连续攻克3200点、3300点、3400点、3500点;4月3日,深成指首次突破万点大关。可以说目前股市已经进入群体性疯狂阶段,伴随这种群体性疯狂,市场对上市公司重组题材的炒作也已经陷入疯狂阶段(典型的如对券商借壳概念的炒作),这是近期整个市场在非理性的通道中越走越远的一个代表,部分市场人士甚至认为市场已经进入“找死阶段”,因此对上市公司种种违规行为加强监管是顺理成章的。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对上市公司重组从四方面进行规范:1、上市公司要设立实质性资产重组指标体系,注入的资产必须是优良的;2、继续推行和完善定向增发、换股合并等多样化的创新模式,研究出台有关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分拆上市的规范办法;3、规范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完善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4、逐步提升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重组中的二级市场监控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行为,并配合证监会重组委和稽查部门调查和处罚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加强监管是纲,如果在上述四个方面能够得到真正的规范,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目前股市的群体性疯狂。检验证监会决心的是对杭萧钢构、*ST长控案例的处理,整个市场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