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财经要闻
  • 9:观点·评论
  • 10:时事·国内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13:环球财讯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观点·评论
    加快蓝筹股发行节奏 有利于A股市场稳定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忽略自身因素
    两大挑战直逼国有上市银行
    CPI逼近警戒线与房价有关
    资源税改革应注重节约和补偿
    为什么提醒“见好就收”反而成了“乌鸦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为什么提醒“见好就收”反而成了“乌鸦嘴”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周俊生

      

      中国股票市场在今年3月企稳于3000点以后,市场多头气氛空前高涨,昨天已经站稳于3600点,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轮牛市行情的发展,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伴随着大盘不断升涨的整个过程,总是不断地出现看空的言论,近日就有“见好就收”的谆谆告诫见于媒体。但是,市场的现实却使这些说法很快破灭,在网上,甚至有人把提醒“见好就收”的有关人士称为“乌鸦嘴”。

      网上写手缺少约束,用语难免有点恣肆难听,好心提醒投资者“见好就收”,却被讽为“乌鸦嘴”,这有点过份。但如果我们想到,网上言论其实也是民意的一部分,就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善良的愿望,却不能得到良性的呼应?而且事实也已证明,如果依着“见好就收”的思路来进行市场操作,就很可能会坐失投资良机。

      应该说,提醒“见好就收”的人士,并不是像我们以往见到的一些所谓“黑嘴”一样,利用自己在市场舆论上的话语权,来为自己的市场操作“抬轿子”,他们是真心希望投资者能够将牛市的果实“落袋为安”,避免可能出现的暴跌伤害到自己。但是,这些人士在进行这样的分析的时候,却犯了一个类似于“教条主义”的错误,他们习惯于用书本上的理论来观察现实的市场,习惯于用过往的股市实践来研究未来的市场发展。

      凡是熟悉中国股市历史的人都知道,以往虽然出现过几次短暂的牛市行情,但牛市之后的熊市更可怕,其暴跌之惨烈、时间之漫长,让人颇为难忘,其间的教训也很深刻。今天,我们面对飞速上涨的大盘,昔日的痛苦基本上已经抛到了脑后,但是以往的经历依然是值得我们保存的一笔财富。认真想一想以往出现的几次牛市行情,它们或者是在市场刚起步时在股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暴发式行情”,或者是在政策强烈助推下出现的“拔苗式行情”,或者是在投机势力过于猖獗的情况下出现的“投机式行情”,都缺少基本面的有力配合,因此,这就注定了它们是短命的,也是充满了风险的。这种缺少基本面配合的“人造牛市”,只能得到比其更为凶狠的熊市的报复。

      如果我们了解了以往几次牛市行情的特点,就可以比较出,这一轮牛市行情与昔日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市场扩大以后,我国的上市公司队伍已经蔚为壮观,大批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的大型企业进入市场,成为投资者的投资对象,使股票市场不再与GDP发展相脱离,投资者已经具备了分享GDP成长成果的良好条件。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问题上市公司,要么已经或正在被淘汰出局,要么经过并购等市场运作得到新的发展机会。伴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成长,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与入市者的增加,一直困扰着市场运行的资金紧张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这种市场基本面的彻底变革使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全新的格局,如果只是凭以往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来看待这个全新的市场,那么,得出的结论就难免会出现偏差。

      当然,市场不可能永远处于涨势之中,“有涨必有跌”,是一条永远正确的现成话。但是,这种下跌,更多地是就个股而言,而且也不是涨了多少就应该跌多少。在以往的市场中,确实出现过整个大盘一齐下跌的情况,但那更多地是在强烈调控下出现的不正常情况,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市场操纵者的作用。随着有关部门在市场管理上的日趋成熟,特别是随着市场的扩大,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即使在目前似乎已经很高的点位上,具体到个股来说,有的可能确实应该“见好就收”,但也有的个股,其投资价值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持仓,作为掌握了话语权的市场分析人士,更应该善于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投资者进行这种判断。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是笼统地以“有涨必有跌”的教条来看待市场,这不仅不符合实际,也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操作。

      面对着一个全新格局的市场,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进行认识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尽可能合乎市场实际的分析与判断,受到市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