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书评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广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聚集效应”太强 推动中心城市房价猛涨
    越调控价越高源于部门利益作怪
    “两税合一”为上市银行卸下竞争包袱
    监管漏洞仍是我国银行软肋
    应该让纳税人有成就感
    高校基本建设应由政府主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校基本建设应由政府主导
    2007年04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叶蔚

      

      最近几年,不少高校都在大兴土木,争相进行扩建,这种做法挤占了教学与科研投入,致使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准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全国人大代表户思社表示:“高校贷款是用大学收费权做抵押从银行贷的。我知道有一所大学有50个亿的债务,光利息一年就要3个亿。靠招多少个学生才能还上?”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建议,严格控制公办高校贷款,确需贷款的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有详细的还款还息计划,主管部门应成为共同责任主体。对于部分高校可考虑采取“政府还本、学校还息”的埋单模式。

      但是,对于高校基建规模扩大导致的贷款问题,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在4月17日表示,高校不会破产,他指出:“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增长,随着学校建设压力的不断减小,随着科学管理的不断加强,贷款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教育部如此明确地表态,无疑给那些债务缠身的高校送去了一颗定心丸。笔者担心,这种表态很可能被高校错误地解读,认为国家必会出手相救,这等于消除了高校的一个后顾之忧,它很可能变本加厉地贷款搞基本建设。可怕之处还在于,“高校不会破产”同时也给了银行一个错误信号,以为高校的贷款即使高校还不了也不用担心,反正政府埋单,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向高校发放贷款的时候,还会因风险而收紧吗?事实上,一些地方也正在这样做。江苏省拿出三四十亿元帮助高校还债,浙江省财政也计划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贴息。

      这一系列的信号,都在错误引导高校走向大搞基建的不归路。应该认识到,高校扩建的冲动本来就非常强烈。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资金并不算少。去年3月,时任财政部常务副部长的楼继伟指出:“虽然我们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高、不足,但是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教育经费中用于高校的比重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但是,这些投入大部分被用于了基本建设而不是改进教学。根据审计署提供的数据:到2003年末,清华、北大等18所高校共负债72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到了82%。

      笔者认为,高校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是搞基本建设。鉴于高校基本建设的冲动日益强烈,应该出台严厉措施规范这一行为,或者直接禁止高校搞基本建设,凡有建设项目经评估确为必要建,可由政府负责,从根源上阻止高校盲目搞基建,促使其回到抓教学和科研的本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