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国际汽车特刊
  • T2:国际汽车特刊
  • T3:国际汽车特刊
  • T4:国际汽车特刊
  • T5:国际汽车特刊
  • T6:国际汽车特刊
  • T7:国际汽车特刊
  • T8:国际汽车特刊
  • T9:国际汽车特刊
  • T10:国际汽车特刊
  • T11:国际汽车特刊
  • T12:国际汽车特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2版:地产投资·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2版:地产投资·理财
    人民币升逾5%,房地产“吸钱力”继续看长
    银行信贷: 房价快涨的重要根源
    逾半数受访者认为排队买房“有猫腻”
    外资兴趣不减助推楼市向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信贷: 房价快涨的重要根源
    2007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易宪容

      

      从各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看,房价上涨基本上与银行金融的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房价短期内快速飙升,基本上都是银行金融支持的结果。

      从这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情况看,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几年了,但是越宏观调控,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的资金就越多,比如2006年进入房地产开发的银行信贷资金1-11月份就增长达到51%,银行贷款及定金和住房预售款所占的比重超过50%。再比如北京,银行贷款及定金和住房预售款所占的比重超过61%。

      还有,今年1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而居民户贷款增加3321亿元,同比多增15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1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08亿元。也就是说,随着国内房价快速上涨,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也正在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

      在国内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国内股市指数也快速飙升,股市的赚钱效应泛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不少银行推出便利贷款的金融工具,鼓励住房持有者用手中持有住房通过加按揭或转按揭进行住房交易投机,并以持有住房为担保再次提供贷款进行投机。这样,不仅让国内不少地方的房价进一步快速飙升,也让银行资金暗中进入股市从而推高股价。可以说,目前国内资产价格急剧膨胀都是与银行资金进入有关。

      目前,就政府的政策来看,尽管也担心房地产市场泡沫及风险的聚集,也不愿看到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但是政府同样担心戳穿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导致国内经济短期内大的波动的风险,从而使得对房地产市场泡沫最有效的工具迟迟不敢果断地运作,特别是低利率政策,政府不敢通过利率的调整来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不敢通过缩小利差来弱化银行信贷扩张之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内商业银行还是房地产市场投资者,自然会千方百计让银行信贷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过热、房价快速飙升也就无法遏制。

      总之,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许多现象,与当年日本及其他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前夕的现象很相似,如果政府部门对这些现象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够走出这种犹豫不决的担心,那么中国资产价格的泡沫会越吹越大,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会越积越多,从而会使得中国经济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大。

      (专家博客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 柯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