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特别报道
  • A3:特别报道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国际汽车特刊
  • T2:国际汽车特刊
  • T3:国际汽车特刊
  • T4:国际汽车特刊
  • T5:国际汽车特刊
  • T6:国际汽车特刊
  • T7:国际汽车特刊
  • T8:国际汽车特刊
  • T9:国际汽车特刊
  • T10:国际汽车特刊
  • T11:国际汽车特刊
  • T12:国际汽车特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基金经理流动: “新眼光”看“新现象”
    温州炒房团出国炒房发出的信号
    小额账户管理费 实为双重剥夺
    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有利纠正经济失衡
    银行竞争:高品质服务比华丽外表更重要
    统计数据混乱容易误导决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额账户管理费 实为双重剥夺
    2007年04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李会霞

      

      从2005年开始,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对日均存款余额不足一定数额的小额账户征收管理费,其理由大同小异,无非是诸如“提高服务、节约成本”、“促进个人理财,激活不动账户”之类的。但是,这种说法经不起任何推敲。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银行难道不能通过技术革新等人性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吗?答案是:能。

      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央行已经启动的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可以帮助居民实现在任何一家银行缴纳各种不同公共费用,从而可以减少大量小额账户和不必要的账户管理费。遗憾的是,各大银行似乎对使用“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并不热心,不然,还用得着苏宁呼吁吗?

      银行宁愿保持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利益的缘故。小额账户管理费让银行获取了双重利润,也让存款户受到了双重剥夺。谈到小额账户管理费,许多人只计算银行从小额管理收费中获取的好处,而忘掉了银行所获得的另一个好处,即休眠小额账户的资金被银行使用的问题,银行通过用它放贷可以获取可观利润。

      据报道,广东某商业银行有小额账户的达2500多万个,其中有一半是不动户(即长期没有发生存取和消费业务的账户),那么就是1250多万个,假设每个账户上有200元钱,就是25亿元。这部分休眠账户的资金在被银行使用的同时,银行反过来说提高了人力、物力管理成本,据此进行收费。倘若这些账户的主人不去银行注销,那么,银行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逐月收费,直到账面被清光为止。25亿元无异于成为银行的囊中之物,这难道还不是剥夺吗?

      如果各大银行真的是为客户着想,它们就应该尽快使用央行的“小额批量支付系统”,这才是帮助银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佳解决办法。当然,接受这一系统意味着收管理费就变得“师出无名”,不得不停止。问题是,倘若银行走不出狭隘利益的局限,继续变着法子收取各种费用,那么,在外资银行虎视眈眈、步步进逼的今天,它早晚会为此付出代价。

      实际上,银行许多收费项目,都可以用提高效率等措施予以替代,以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双赢。正像银行说的,收费不是目的,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才是最终目的。既然如此,银行就应该摆脱自身利益的局限,逐渐停止一些收费项目,以消费者为本,赢得他们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