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
  • 7:天下
  • 8:产业公司
  • 9:上市公司
  • 10:专栏
  • 11:专栏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
    热捧交行路演 机构关心三大重点
    设立投行部 渤海银行探路综合经营
    综合化经营背景提升中信银行估值
    保险公司每年4月30日前须上交内审报告
    政策因素主导银行亮丽年报?
    昆仑健康保险 首家分公司落户北京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正式运行
    国寿一季度保费收入 同比增长近两成
    建行新款理财产品 下周一起上柜
    上海银行业一季度经营利润大幅上升
    人民币昨技术性回调
    新债发行利率包含加息预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策因素主导银行亮丽年报?
    2007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曾刚

      

      随着招商银行年报的公布,国内10家上市银行2006年财务报告已经发布完毕。年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家银行的经营业绩都有较快的提升。

      在净利润方面,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规模上的优势排名前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493亿元、463亿元和418亿元。

      在净利润的增速方面,深圳发展银行主要因为拨备计提减少的原因,2006年净利润规模为46.98亿元,增速达到300%,在各家上市银行中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刚刚在2007年初完成上市的兴业银行,净利润额为37.98亿元,同比增速为54.09%。排名第三的是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2.38%。其他各家上市银行的增速大多都在30%-40%之间。建设银行则因为税收优惠期结束,净利润较上年有所下降。

      单从净利润的数据看,2006年上市银行的业绩表现应该算是相当突出的。不过,仔细考究起来,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像数字所显示的那般乐观。

      从各家银行的年报都可以看到,在2006年中,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仍然在于利差收入。以工商银行为例,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利息收入增幅为10.2%,略高于非利息收入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在工商银行2006年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的占比较上年同期还有所提高。这意味着,其盈利能力的改善并非主要得益于收入结构的改善,而主要在于外部政策因素的影响。央行在2006年的两次加息,为银行利息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他上市银行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除此之外,国有商业银行业绩的改善还来自于股改方面的一些政策性优惠。2006年,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由于仍处于股改过程当中,在所得税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这对其净利润的大幅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而建设银行由于在2005年就完成了股改和上市工作,税收优惠在2006年已告结束,这导致其净利润较上年出现了净的减少。

      由此看来,2006年上市银行业绩的大幅增长固然有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而更多的可能是得益于外部环境,尤其是一些政策面的因素。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状况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长期看,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仍然会对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提高造成不小的阻碍。不断加大业务结构的调整,积极拓展新的收入来源,才是中国银行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获得盈利能力改善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