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专版
  • A8:专版
  • A9:专版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三剑客”激辩金融发展路径:先高端还是先低端
    尤努斯:“只贷不存”模式行不通
    陈德铭:中国正酝酿石油储备相关法律
    林毅夫的三个“不知道”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路演公告
    樊纲:消费不足源于国企获利不分红
    乐民信:中国考虑建碳排放交易市场
    傅成玉:中海油年内回归A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剑客”激辩金融发展路径:先高端还是先低端
    2007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22日闭幕。图为龙永图(中)等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本报传真图
      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于20日至22日在海南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银行业的创新和全球增长”是分论坛之一。在该论坛上,李剑阁、樊纲和朱民三人就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路径展开了一场激辩。

      □本报记者 薛黎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银行业的创新和全球增长”分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与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三人,就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路径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唇枪舌战。

      争论源于樊纲指责中国银行业只重高端市场,“我不否定高端发展的必要性,但是要谈中国金融界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关注最基本的、基础的制度建设、金融体制的建设,这样才能使高端发展能够更扎实、更持续。”

      樊纲说,我们中国业界人士也好,学界人士也好,往往更感兴趣的是最时髦、最尖端的东西,而出国留学回来的人,都要带点尖端的东西,好象才有说法。所以,我们尖端的东西都学得很好,银行业就是这种情况。“但我们那些最基本的事情却都没有做好,现在连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件事都没做好,连农村银行服务都没有,一些基本的银行制度、信用体系、有关的法律基础还没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则对樊纲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我们这些年在一些比较高端的领域不发展,等着比较低端的基础工作做好再发展,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高端的东西发展起来,往往是在原来的旧体制管不着的地方倒先起来了。但在最传统的体制下要做的事情,往往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等着把那个做完,再做高端,往往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把这个事情先放下,把农村的事情做好,把国有企业的事情做好,把小企业的事情做好,再做高端,实际上不大可能。我们现在这样先做高端的发展路径有它的必然性。”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也对樊纲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如果不考虑开放这一层的话,一步步走是可行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整个全球化、金融市场的一体化,金融的大门是完全打开的,面临的竞争是全球银行业,是全球网络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在高端上面“不争不打”是不行的。他说:“汇丰的布局是非常厉害的,它是完全的混业银行,美林也一直想买一家国内证券公司,他有全球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优势,我觉得这个竞争压力是很大的,这并不能说你所说的我们都不做。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是这两件事都得做,这也是中国经济在追赶时面临的挑战。这两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