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公司调查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专版
  • A8:专版
  • A9:专版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大全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周刊
  • D10:艺术周刊
  • D11:艺术周刊
  • D12:艺术周刊
  •  
      2007 年 4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基金周刊
    王锋:投资机会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疯狂的 全民炒股
    中途退出基金的五大理由
    投资基金的至高境界是“忘记”
    宝盈基金推出 网上积分回馈活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疯狂的 全民炒股
    2007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华宝兴业动力组合

      基金经理 史伟

      

      最近我们耳边时常可以听到、看到、感觉到一些事情:证券营业部人满为患,散户在营业部内几乎没有立足之处,想在电脑面前作交易需要排队很长时间;不少人抱怨电话委托交易很难操作,电话总是无法接通;营业部新开户人员大增,尤其是春节以后需要排队开户,2007年一季度的新开户数量超过了2006年全年;银行负责基金销售人员抱怨,不少客户赎回了老基金去股市开户,但本身根本不熟悉股市,而新基金销售一抢而空,好的新基金根本没有配额销售;网上有文章描述,很多公司白领最近无心工作,将主要精力都放在炒股上,多数工作和与客户见面都放在收盘3点以后;甚至又出现了2001年同样的传言,有些老农民用麻袋裹着钱到营业部开户,连字都不认识更不了解股市,要求就是随便买入一个股票即可……

      伴随着上述局面的出现,股市更加表演灿烂,2007年以来股指高歌猛进,连续大涨,整体估值从年初的基本合理到初步累积泡沫。更加疯狂的是,优质企业———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表现一般,但低价股、题材股表现疯狂,出现了ST股票股改复牌上涨10倍的纪录,以及100倍市盈率的低价股涨到300倍市盈率。种种迹象表明,个人投资者正在以菜场买菜的逻辑疯狂买入股票,局面与2001年和1997年的疯狂基本相似。

      理性思考告诉我们,一个行业、一个市场,总是只有一部分人才能赚钱,而全体疯狂参与并能赚钱是不存在的。尽管我们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中国企业盈利前景,包括业绩增长良好的2006年报、2007年1季度报,也认为牛市需要多种因素的作用才能出现,而且一旦出现将具备较强的惯性。可是在牛市演绎到全民皆股、表现疯狂的时候,也清醒地意识到,股票市场除了回报、还有风险,收益与风险永远都是对称的。

      回顾1997年和2001年的牛熊转换,我们注意到都具备如下情况,市场在疯狂到一定状况后,管理层领导对股市开始表现出担忧、随后将加快新股、大盘股的发行节奏、最后将出台较为严厉的监管措施、甚至是打压措施,如1997年的8道金牌和2001年的国有股全面减持等。也许我们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可以再次看见类似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