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设备将国产化
    中国确定第三代核电自主化路线
    青岛港整合前湾港区南岸码头
    韩机械巨头将 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金川携新希望砸14亿共谋化工业
    中远集团订造66艘新船
    国内外“水企”争抢中国水务市场
    巴西发明 提高乙醇产量新法
    印度矿业部呼吁取消铁矿石关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确定第三代核电自主化路线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阮晓琴

      

      中国如何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一直是核电业界的热点话题。昨天,在国家原子能机构举办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报告会上,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孙汉虹详细地阐释了中国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路线图:先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建设四台核电机组,中方通过消化吸收后,在第五台核电机组建造时,实现AP1000的自我设计目标。

      第三代核电技术目前是国际上最先进、最成熟的核电技术。此前,我国部分专家主张以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为主,自主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业内人士认为,自主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及大量时间,这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后,国内自主研发可能性更小。

      消化吸收国外核电技术分为设计技术、设备制造技术及工程建设技术三个方面。孙汉虹介绍说,在设计方面,中方通过参与前四台机组的设计,在后续机组的设计中,实现以我为主的目标,并进一步开展大型非能动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与建造自主品牌的大型非能动先进压水堆核电站,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核电办主任许连义称,我国将会在前四台核电机组中逐步提高国产化率,平均为50%,从第五套设备开始,可以基本实现国产化,包括哈锅、上海电气、一重、大连起重、哈电机等有能力制造国产化部件。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2月份才正式成立,预计于下月挂牌。公司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是我国核电技术引进的受让方,是第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孙汉虹称,成立专门核电技术公司,是为了整合全国力量,统一技术路线,引进先进技术,统一国内的自主开发。

      此前,我国在第一代、第二代核电建设中引进了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技术。

      2004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就负责组织第三代核电技术国际招标工作。2006年12月,中国与西屋公司签约,以全国技术转让方式引进AP1000,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核电示范工程,共四台核电机组。

      上述两个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商业化运作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项目。计划将于2013年建成。

      何谓第三代核电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世界核电界集中力量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后果缓解进行了研究和攻关,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即URD文件(Utility Reguirements Document), 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即EUR(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防范与缓解严重事故、提高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国际上通常把满足URD文件或EUR文件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对第三代核电机组,要求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建造。在国际上,目前已比较成熟的第三代核电压水堆有AP1000、ERP和System80+三个型号,System80+虽已经美国NRC批准,但美国已放弃不用。

      第三代核电技术问世以后,受到全球核电用户的普遍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核电业主已经选用或准备选用更安全、更经济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进行新的核电机组建设。(于祥明)

      全球核电复苏 中国核电猛进

      □本报记者 于祥明

      

      世界核电发展的全面复苏,中国核电的高速发展,为世界核电企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昨天,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孙勤在“第七届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核能和平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核电发展之路。中国政府制定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能源战略,这为全球的核电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孙勤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日渐突出。作为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以其清洁、高效、安全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世界核电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新时期。

      孙勤的论断在昨天的展览会上得到了证明。组委会相关人员向上海证券报表示,本届核工作展览吸引了众多核电“大鳄”聚会上海。包括:AREVA、阿尔斯通电力、EDF、CEA、AUTOMESS、三菱重工、FORTUM、KSB、GARLOCK、URENCO等国外公司。另外,法国、俄罗斯、西班牙、韩国等以国家展团形式组团参展。

      除此而外,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国内核电骨干企业也纷纷组团参展。

      孙勤分析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核电建设中,中国已成功地解决了不同核电技术和管理方式带来的困难和问题,在吸纳国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核电发展道路正在形成。

      据统计,2006年,中国在役核电厂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发电量达548亿千瓦时,全年平均负荷因子达到88%,核电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孙勤表示,如今中国已经在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与管理人才队伍。

      记者了解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把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作为重要能源战略。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千万瓦、在建容量18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这将为全世界的核电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孙勤强调,今后我国要积极推进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