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观点·评论
    流动性过剩的“脾气”实在难琢磨
    限价房四大硬伤为调控雪上加霜
    股指期货上市会减缓股市波动幅度
    设立国企改制重组基金有助于深化国企改革
    电信资费下降公众为何没感觉
    尤努斯的“侮辱”观能否让中国企业觉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电信资费下降公众为何没感觉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陈君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上透露,去年,我国的电信资费总体水平比2005年下降了11.5%。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8.5亿户,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也介绍说,2006年,中国移动通信的国际漫游收费标准每分钟同比下降了46%,国内漫游收费标准每分钟同比下降了20%以上。

      电信资费总体水平下降11.5%,公众应该感谢才对,然而,笔者查看这则新闻在几大门户网站的跟帖,公众更多的是质疑和冷嘲热讽,一些人甚至根本就不认同电信资费总体下降的说法。公众的感受与信息产业部、电信部门何以有如此大的差距?这是有几个因素导致的:

      首先,公众电话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仍然较高。据统计,国外发达地区消费者用于电话消费的金额不到其收入的5%,而国内则达到了收入的8%至10%,也就是说,我国消费者所承担的话费负担是高于发达国家的。我国手机大都实行预存话费,这部分资金游离于银监会的监督之外,等于被电信部门无偿占用。而且,电信部门变着花样实施各种乱收费,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发送短信的号码从未见过,一旦回复,就被对方认为订制了某些收费业务,话费激增,退订过程复杂;陌生的号码来电,响过几声后就挂断,如果消费者回复,就有可能听到不法信息和违规广告,并付出高额费用。

      其次,一些所谓的降价是通过套餐来实施的,而套餐背后的重重黑幕,使得消费者很难真正享受到实惠,因此电信套餐饱受公众的质疑。据报道,目前,在移动通信市场发达的广东,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套餐种类加起来有上万种之巨,而且,套餐计算复杂,即使数学家也不一定弄得很明白。而且,许多套餐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必须在本地接听电话才免费(所谓的免费其实也是用“月租”的方式换来的),这实际上是给消费者设下的陷阱。由于套餐种类繁多,各种限制性条款层出不穷,即使被“忽悠”,消费者又如何分辨得清楚?

      再次,许多收费根本不是降价的问题,而是应当取消的问题。比如双向收费、月租费、漫游费,根本就是不合理收费。比如月租费,消费者在不使用电话的情况下,并不增加电信部门的成本,凭什么让其缴纳月租费?月租费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现在,电信部门用所谓套餐的形式降低月租费标准,其实是在以空间换时间,使月租费继续存在下去。再比如漫游费,我国是世界上鲜有的收国内漫游费的国家,对电信部门而言,漫游并没有增加它的成本,让消费者缴纳国内漫游费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最后,电信部门的暴利格局并未有丝毫改变。电信部门在略微降低一点话费的同时,相关“损失”从网络上又得到了补充。2006年,整个中国电信的业务增长了4.7%,其中宽带接入一项就占了3.71%,贡献率达到80%。因此,我国电信部门始终能够保持着非常高的利润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电信企业的利润率高于20%,而在电信业发达的美国,利润率甚至还不到1%。

      电信部门要想真正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就应该取消月租费、漫游费,实施单向收费,降价资费标准,当然,垄断不打破,这些不合理收费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