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焦点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观点·评论
    流动性过剩的“脾气”实在难琢磨
    限价房四大硬伤为调控雪上加霜
    股指期货上市会减缓股市波动幅度
    设立国企改制重组基金有助于深化国企改革
    电信资费下降公众为何没感觉
    尤努斯的“侮辱”观能否让中国企业觉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限价房四大硬伤为调控雪上加霜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时寒冰    

      

      北京民众期待已久的限价(限制价格、居住面积)商品房终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据报道,北京市限价房的定价原则是:比该地区同质普通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下浮10%—15%。限价房给很多期待者的第一反应是:“太贵了!”在广州市,限价房给公众的感觉同样是“太贵”。去年8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布公告称,对位于城郊的广州开发区两块住宅地挂牌拍卖,要求建成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房,房价不得超过6000元/平方米,但该地块周边住宅市场均价不到5000元!

      限价房是建设部不久前发明出来的一种住房供应形式。按照建设部的构思,限价房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中低收入家庭自住需求,即解决一部分无能力购买普通商品房、又超过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夹心层”,从而形成商品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四个层面的住房供应体系。

      从表面上来看,限价房似乎有利于公众,四个层面的住房供应体系也引人遐想,然而,华美外表掩盖下的则是另一方情形———它可能给受阻的调控政策再套上一个沉重的枷锁:

      第一,力扛房价。限价房价格是在其周边商品房价格基础上降低10%-15%计算出来的,而目前的商品房价格本身就包含着巨额暴利———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分享了这份暴利,假如这种定价机制被确定下来,实际上等于变相承认了目前商品房价格的合理性,等于为目前的高房价装上了一个认证标签,在客观上起到了强化商品房价格的作用,如此操作,房市调控还将走向何方?

      第二,主次颠倒。为什么要把限价房定位于“超过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夹心层”,而不是定位于“超过廉租房条件而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夹心层”?这种定位本身就有主次颠倒之嫌,因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低收入者,而不是“超过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并且,把本来应该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从社会保障体系中拖出来,纳入到商品房供应体系之中,对他们是否公平?

      第三,削弱调控功能。所谓的限价房仍然是商品房,只不过是相当于在商品房的基础上打八五折或九折(以北京的限价房为标准),这种做法将削弱对房价的调控功能。因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研究表明,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的供应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限价房的推出实际上在挤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空间,削弱其调节功能。

      第四,强化商品房地位。我国房改时的政策框架是:经济适用房承担为普通民众服务的功能、廉租房承担为困难群众服务的功能、商品房承担为高收入渚提供服务的功能。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许多地方拒绝建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在某种程度上被打上商品房的烙印———被定性为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房,落脚点仍为商品房,许多人根本买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做的是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落实力度,强化政府的责任,而不是继续向商品房靠近———不伦不类的限价房比打上商品房烙印的经济适用房更靠近商品房。

      限价房的供应看似在构建所谓的“以商品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四个层面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实际上使处于高价位的商品房的地位得到了强化,而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地位受到削弱,这其实是在变相抹杀住房中所包含的公益性特点,弱化乃至规避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是,经济适用房用地是由政府划拨的,政府不能从出地出让中牟利,相关税费收入亦大幅减少,开发商的利润也被限定在3%,而限价房却能让政府和开发商继续牟利,并且是披着所谓社会保障的外衣牟利———限价房的社会保障体现在何处?

      如果有关部门真的为房价调控着想,真的为广大中低收入者着想,就应该在落实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弄出华而不实的限价房这种怪胎,为正受到重重阻力和羁绊的房市调控政策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