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任何健康的思想都有影子———她的对立面。这种作为对立面的思想不是人为的一种主观臆造,而正是真实世界的主观映照。作为多元、复杂与变化着的现实世界的主观映照,思想本身难有一种绝对的单一状态,科学的思想总是在吸收别的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演化与发展,甚至在被对立思想的埋葬中获得一种新生。现代思维的典型表现,在于允许两种对立或多种矛盾的思想同时并存。
结果,现代思维不仅关注现实面,也关注趋势面;不仅关注赞成面,更关注反对面。现代思维善于在悖论中捕捉答案,在对立中寻求超脱。同时,现代思维拥有者多属于少数派,关注的可能也是少数,这拥有与关注的,甚至还有可能属于异端,但就是这种作为少数的异端,经常成为了思想健康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而与此对照的传统思维,关注现实远多于关注趋势,关注赞成面远多于关注反对面;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多数、大众与习俗成了思想的决定因素。如果用“开放性”来界定现代思维本质的话,那么无疑,“封闭性”就是传统思维的本质。
2
判断一种文化与制度的性质,主要就看其思维方式。以现代思维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重要表现,就是对异端宽容制度的形成,以从制度上保障对立面的存在。这种对立面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科学;可以是经济,也可以是政治;可以是文化,也可以是生活……不一而足。思想领域对立面存在的典型现象,莫过于中国人熟稔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思潮对立、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对立;科学领域对立面存在的典型现象,例如管理学的每一本名著,都有相应的持对立观点的另一本名著存在;经济上对立面存在的典型现象,就是追求垄断是企业竞争的动力,而竞争又是削弱企业市场垄断的有力手段;政治上对立面存在的典型现象,莫过于权力分立与相互制衡;文化上对立面存在的典型现象,就是实用主义和多元化;而生活上对立面存在的典型现象,就是自由主义、个性原则……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史,就是从传统思维走向现代思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从排斥异端走向保护异端的制度性宽容演进的历史。传统思维奉行的宗旨是:“通过制度保障去消灭对立面而维持自己的存在”;如此,思想囿制于实践,甚至被实践埋葬。现代思维奉行的宗旨是:“通过制度保障去建立对立面而促进自己的发展”;如此,思想发展于实践,甚而引领实践发展。思想的状况界定了传统思维实则是一种蒙昧思维,而现代思维已经是一种智慧思维———思想或观念的进步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就是摄取智慧。以开放性为本质的现代思维基础上对异端的制度性宽容,是西方世界赢得现代化成功的根本动因。
3
与现代思维相对应的是,在任何一种落后的文化与制度中,传统思维的情结一定是极其深重的,其重要表现,就是顽固地坚持排斥对立面。受此思维制约,人们总是以一种唯我的方式看待世界,总是寻求一种没有条件限制、亘古不变的真理,总是受制于普适万方的教条。由此,社会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自以为是、禁锢,乃至黑色的封杀……在落后的文化与制度形态中,没有对立的观念,也没有相对的观念,也没有变化的观念,更没有多元的观念。
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大多数时期实行的都是一种排斥异端的制度性安排;即使在个别时期的所谓开明,也是某种限制性条件下的一种有限的开明。其间,无论是思想上、科学上、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生活上,统治者不喜欢的、被认为是对立面的东西,能禁止的几乎全禁止掉了,能封杀的也几乎全封杀掉了,留下的,除了教条,就只有苍白。结果,到19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脆弱得就像一堵残墙,偶遇外来的侵略,很快就土崩瓦解。统而观之,一切衰落的民族,以封闭性为本质的传统思维基础上对异端的制度性排斥,都是共性的。
4
只有逆风放飞,风筝才有可能升上天空。发展是由现代思维主导的,而异端的思想及其实践就如同风筝飞翔的空气动力。宽容性的制度安排保证了近代西方世界个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逆风飞飏,结果,在成就了个人及其事业的基础上,造就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引领了整个社会的繁荣。
而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在社会宽容制度依然整体缺失的同时,大多数人也没有学会与把握现代思维,从众的多,盲动的多,而创新的少,科学的少。知性是前提,但更关键的是实践。对于政治家、对于企业家、对于科学家,乃至于对于平民百姓的人们,身处变革中的国度与转型着中的时代,应该如何从传统思维转向现代思维、最终从传统思维主导的封闭性境界达至现代性思维主导的开放性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