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并不能“左右逢源”
    对信息操纵者必须严惩
    规划随意更改是最令人痛心的浪费
    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因素应深入研究
    证券公司为什么青睐 “主管机关工作背景”的人?
    信息公开首先要求信息准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息公开首先要求信息准确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冯玉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明年5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规定,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义务”,明确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以保障公民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实现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信息公开有利于促使政府逐渐走向透明,但是,目前,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信息的不准确,如果信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那么,公众的知情权就无法得到保障。

      以房价为例,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建委在今年北京房价数据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冲突,前者说北京房价一、二月份涨了7.3%,后者说涨了17.3%,后者的涨幅竟然是前者的一倍还多。广州的房价数据相差更离谱,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说该市3月份房价下降了9.1%,而国家发改委则说上涨了8.6%。

      显然,有关部门都做到信息公开了,而且是主动公开的,问题是,对于这种相差千里、互相抵触和背离的数据,公众即使知道又如何了解真相呢?又如何作出准确判断呢?因为大部分人并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无法自己去核实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这些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即使公开,对公众也没有多大用处,反而徒增烦恼。

      因此,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只有准确或基本准确的信息,才能真正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

      信息之所以出现乱局,是有两个重要原因导致的。一是有关部门工作不细致,或者信息网络技术跟不上发展,导致原始数据和原始信息的收集不完整,相关信息误差太大。二是有关部门深受自身利益局限,在收集或统计相关信息的时候,倾向于搜集对自己有益的信息,而排斥那些对自己无利的信息,导致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偏离。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严厉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提高责任感,改进信息收集技术,加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促使有关部门走出自身利益的局限,在收集和发布信息时,以公共利益为重。同时,须对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的政府部门予以严厉问责,促使他们不仅做到信息公开,而且做到公开的信息是准确的、可信的、有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