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国内
    青岛市委原书记杜世成被双开
    受益产业转移 万商淘金中部崛起
    高档房托高成交价 北京楼市“量减价升”陷空涨
    被指房价虚降 广州“穗七条”狠抓供地
    保险公司参股医院遇法律尴尬
    社会发展战略首重资源瓶颈问题
    环保总局拒绝受理43个项目
    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8%
    新疆约500万亩农作物因旱受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受益产业转移 万商淘金中部崛起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昨日,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图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展区    新华社图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周帆

      

      4月26日,随着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中部六省省长按下水晶球,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郑州拉开了帷幕。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香港特首曾荫权、澳门特首何厚铧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4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代表共3万多人与会,他们在一起共商如何促进“中部崛起”。

      最佳产业转移承接地

      开幕式上,吴仪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以“推动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为主题,顺应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势,顺应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需要,也完全符合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要求。

      吴仪希望中部地区能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内在活力。对于中部的未来,她表示,“做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中部崛起需要一代接一代苦干下去。”

      万商云集中部淘金

      本届中博会中部六省发布的招商项目超过1万个,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寻找商机。据组委会介绍,世界500强企业有315家参会,其中包括微软、迪斯尼、通用等;宝钢集团、苏宁电器、海信集团等306家国内500强企业也参加其中。

      记者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看到,3万多平方米的展馆已被境内外企业瓜分。境外企业80个标准摊位全部爆满,家乐福、沃尔玛等还设立了特型展位。

      吸引外资高位增长

      随着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外资投资风向正从中国东南沿海悄然向西推进。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部六省吸引外资步伐开始明显提速。去年第四季度,六省共吸引外商投资项目1404个,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同比增长61.3%。今年第一季度,中部共吸引外资项目698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9.4%。

      受惠外资支持,中部六省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4300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0多亿元,增长15.3%。进出口贸易总额540亿美元,增长17.7%。

      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向记者表示,引资只是一个开始,解决了资金等首要问题后,中部地区将面临更多内部体制完善和管理提升的任务。

      港澳特首中原“游说”

      愿助力中部崛起

      □本报记者 于兵兵

      

      昨天,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澳门特首何厚铧等港澳政要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

      曾荫权称,未来,香港不仅可以通过金融直接服务为中部企业提供融资,并可以通过产业投资协助中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鼓励中部企业赴香港上市。

      据介绍,目前香港资本市场有370多家内地企业,占整个资本市场的三成份额,集资额达到1931亿美元。截止目前,香港投资者在内地总投资额达到3000亿美元。其中六成投入到包括江西、湖南在内的泛珠三角地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表示,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价值的旅游产业将会在未来大有发展。“澳门在沟通内地与海外市场的了解互通上具有重要作用。”何厚铧表示。

      何厚铧说,中部崛起这一战略不仅会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也将为澳门特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引入新的动力。近年来,澳门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良性竞争促进了旅游业软硬件的配置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取得和维护,也强化了澳门整体的品牌效应。澳门完全可以在共同组团、国际推广等方面引入新思路,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开展合作。

      另外,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也亲临郑州,表示中部的粮油、食品、矿产、运输、物流等产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随着沿海地区成本的提高,中部可能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他指出,“对外资来说,中部投资环境仍面临挑战,关键是经商的环境、政策、良好的劳动力队伍等保障。”

      对于外资日益体现的中部投资兴趣,美国华盛顿州前州长骆家辉介绍,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吸引的外资多集中于东南沿海,但随着这些地区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提高,外商已经开始将投资目标向中部西部等内陆地区转移。“未来10年,中部地区将中外资在中国最重要的投资领域之一。”

      厉以宁建言:启动“中部银行”战略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万商西进”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针对“中部崛起”提出四项融资战略的建言。

      一是中部六省联合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将多省资本聚集成合力,并充分吸引民间资本加盟。以向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能源等行业的重点企业提供充分的融资支持。同时将民间资本的体外循环转移至体内循环,加强管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二是仿效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申请中部产业投资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新品。

      三是扶持创新型企业、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这包括技术创新以及与资本市场的连接。将高新技术企业尽快送入香港、美国或内地创业板资本市场上市。

      四是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尽快完善小额贷款产品,建立更多类似200万注册资本金的乡镇银行,令农民有灵活的融资渠道和创富机会。“如果中国广大农民家庭每家多买一双鞋,中国肯定不用再怕外国人烧中国鞋。”厉以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