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0版:地产投资·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0版:地产投资·理财
    “空涨、虚跌”乱相生 房价数字怪圈仍待破解
    投资风向
    房价过高是经济过热忧虑的根源
    八成网民认为 上半年将再加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空涨、虚跌”乱相生 房价数字怪圈仍待破解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于丹丹 徐汇 摄
      房地产市场数据犹如“镜中花” 资料图
      

      活动策划:柯鹏 李和裕

      主 持 人:李和裕     整 理:唐文祺

      嘉     宾:于丹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上海区副总经理

      今年一季度,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均在6.0%上下波动,部分中心城市房价偏高且上涨较快。针对宏观调控政策之下部分城市房价继续上涨、成交量却下跌的“空涨”和成交结构调整的“虚跌”怪象,这一期的“上证第一演播室”嘉宾与网友们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穗:市场接受能力决定价格合理性

      主持人:今年一季度的各个主要城市房价走势,颇为令人“不放心”。如广州房价虽然有数据显示下降,但也有人提出只是“虚跌”而已,因为许多新推楼盘的价格仍然高位,您觉得应该如何解释?

      于丹丹:一个市场的房价会否产生下降,我认为应该是由供求关系来衡量。如果广州的楼盘价格排出来之后,能够得到市场认可,那就意味着需求仍然存在,价格下降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换句话说,如果需求的确存在,那就说明这个市场还是处于理性的状态下。此外,广州和中国香港地区比较接近,因此受到辐射影响程度也大,整体需求表现非常强劲。在这种基础上,说房价一定会降下来未免过于片面了。我认为,广州如果在下个月再出现微涨也不用太担心,只是土地供应一旦实现了,房价仍会回调,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周期反应。

      京:补给性供应导致上涨

      主持人:除了广州之外,北京的房价表现坚挺。在相关数据报告中,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在一季度以9.9%的同比涨幅再次被名点。然而,另一说法却是,北京的商品交易量却在萎缩。这种“空涨”的形势更令人担忧,您对此怎么看?

      于丹丹:北京的供给相对比较单一,与上海相比,产品没有那么细分化。上海的市场需求很多元化,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供求来决定市场价格。但北京不是,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产品形态的变化,在这种对接的时间段里很容易有一部分产品出现紧俏短缺,尤其是很高端的住宅,如精品之类的。反映到市场上,就会觉得房价过高,但交易量却又不是持续上涨,所以会出现数字“乱相”。但通过市场供求平衡之后,最终会平稳下来。

      现在这种涨幅实际上是被一些高档房拉动产生的,话说回来,比较低端的大部分经济群体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眷顾。如北京的经济适用房就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如果能够更规范地去执行政府一些好的初衷,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需求,落实到市场“底座”上,对于整体房价的均价应该能够呈现出来较为明显的影响力。

      沪:中低价房为市场“基座”

      主持人:还有就是上海,与前两个月相比,上海在3月份的房价同比涨幅有所放大,业内开始传出上海房产市场回暖的判断声音,您如何分析这一情况?

      于丹丹:我觉得从这个涨幅来看,这种判断有点言过其实了。主要还是由于去年是个调控比较明显的时期,今年与去年的价格低谷时期相比,同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应该还不足以得出回暖的结论。

      其实,我认为对于数据反映应该理性对待。上海的房价主要仍然由中低价房的供给来带动影响,因此从现在来看还是平稳的。而且总体市场价格下降了,但物业品质却上升了许多,这也是市场的发展表现。如果每一个层面的需求都可以从市场中找到相应物业的话,应该说这个市场是比较平稳的。

      二三线城市:发展着重合理性

      主持人:除了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走势也有很多人关注。随着众多开发商的积极布局,当地房价也有持续上涨的情况,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发展将如何?

      于丹丹:更多的问题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本身。因为这些地区往往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而是看到了房地产在一线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收益,因此会引发这些当地政府做房产的想法,我觉得这是最不可取的。当然,不是说所有的二、三线城市都没有发展前景,但如果没有大的题材来改变原来的需求格局,而是单靠改善性经济去支撑,并不可取。

      行业:整治活动清理房地产市场

      主持人:此前,建设部等八部委掀起了为期一年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行动,特别是要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能不能预测一下此次整治活动对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能起到稳定房价的作用吗?

      于丹丹:实际上2007年应该是政策落实年,我们之前也提到了,对于政府的调控措施关键是要看落实。前面提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属于秩序整治行动的范围之内,还有对预售阶段、三级市场中介环境的整治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房价持续上涨有抑制作用。我觉得全面的清理行动,会对整体房地产市场起到一个肃清的作用,尤其是对之前二三线城市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应该说对稳定房价起到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