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D20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20版:信息披露
    上海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等)
    上海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海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http://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1.3 上海上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出具了有强调事项的审计报告,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亦有详细说明,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1.4 公司负责人郑树昌,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米展成,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龙维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 √不适用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1)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控股股东名称:上海弘昌晟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郑树昌

      注册资本:200,000,000元

      成立日期:2000年12月22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实业投资、资产管理、商务信息咨询、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原料、家电产品、建材、装潢材料、通讯设备、汽车及摩托车配件、日用百货、办公用品的批发与零售,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等。

      (2)自然人实际控制人情况

      实际控制人姓名:郑树昌

      国籍:中国

      是否取得其他国家或地区居留权:否

      最近五年内职业:管理

      最近五年内职务:董事长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2006年对于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大变革、经营战略实施转型的关键一年。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则,把握机遇,创新思路,坚持以调整股权结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和资源整合为重点,实现了公司体制转变,改善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了集约化管理,原有资产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稳步有序地进行了优化组合。在这一年中,公司不但圆满完成了对公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定向回购和股权分置改革,而且公司上下本着公司发展战略和公司年初确立的“调整中求生存,管理中求发展”的工作方针,加速资产质量的改善,为公司卸下了历史包袱;与此同时公司的物业经营和贸易产业也不断做大做强,并对机械制造产业继续挖潜改造。根据统计,全年公司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合并报表数)776,058,129.61万元,比去年同期867,974,639.01万元减少10.59%;实现净利润(合并报表数)4,755,071.05万元,比去年同期6,086,524.66万元减少21.88%。

      2006年度,由于公司继续进行产业调整,公司的机械制造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主要业务收入仍来源贸易业。其中机械产品收入28,218,068.11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87%;贸易收入751,941,615.22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6.89%。

      2006年度,公司的产品全部为国内销售,年内实现利润5,314,378.16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13,577,198.67元,占利润总额的255.48%;其他业务利润30,472,889.55元,占利润总额的573.40%;期间费用45,741,856.55元,占利润总额的860.72.%;投资收益-24,661.43元,占利润总额的-0.46%;补贴收入2,027,642.00元,占利润总额的38.15%;营业外收支5,901,453.61元,占利润总额的111.05%。

      2006年,在继续大力推进产业调整的指导思想下,公司先后完成了下属子公司———饮料机械厂、一化厂和钟表机械厂,这三个厂劳动关系的调整;并且通过精心策划,组织落实,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设立激励机制,明确任务目标等手段使得各工厂的生产经营状态逐渐趋于好转,由此在年底前实现了下属子公司———上海轻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面运营的启动。但是由于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加之机械制造公司的转制和改造工作使得我公司原本就缺乏竞争力机械产品更难以适应市场节奏的变化,因此在本报告期,我公司机械制造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这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收益。但与此同时,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的经营业绩和贸易方面管理水平上都有大幅提高。2006年,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大幅增长,全年实现收入4,891,250.42元,比上年同期的61,612.00元增长了78.39倍;在贸易业务方面,通过与多家更专业的外贸公司合作,使得贸易风险得到了锁定,在保证稳定现金流的前提下,贸易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9%上升到本报告期的1.86%。

      (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制度性障碍的根本解决,证券市场也买入不断规范和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为上市公司创造了调整、发展的极好机遇。经过近几年调整,我公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公司本着年初制定的“调整中求生存,管理中求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和强化管理,轻机基本甩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并于去年基本形成--传统产业、贸易、土地房产--三头并进、更趋合理的产业结构。然而尽管我们对公司的发展潜力信心十足,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公司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阵痛期。正视现实,我们看到在公司目前业务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在2007年的工作中公司将继续充分挖掘房产置业的资源潜力,为轻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进一步整合机械制造,使其逐渐形成真正的企业竞争力;在保持贸易总量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加强贸易的管理,进一步打开贸易业务的发展空间;对于公司的新能源产业,在2007年,公司将全力以赴的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为轻工机械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门。

      6.1.1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原所得税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所得税》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处理。追朔调整增加了递延所得税资产445.43万元,相应调整增加了期初留存收益。因此2006年度会计报表按新准则要求编制可调增新利润84.9万元。

      当以后各期公司资产减值因素消失或减少时,将减少各期的净利润。

      6.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3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6.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5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6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上海上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公司2006 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董事会认为该审计意见真实、客观、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实际。

      此次上海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说明段内容为:“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贵公司2006年12月31日的预付账款余额中计1.84亿元系预付购买PTA化工原料的款项。根据贵公司提供的合作协议和订货协议,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应采购39,500吨的PTA化工原料,协议总价3.16亿元。截至审计报告日,贵公司采购PTA合计为12,006吨。同时将订货协议中原采购1,2000吨PTA变更为等值的有色金属。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贵公司上述预付款协议的期后执行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为此,董事会对以上审计报告涉及事项说明如下:

      随着近几年来,我公司在产业结构上的转型,公司的机械制造业务逐渐呈现萎缩状态,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贸易收入。2006年,贸易业务收入751,941,615.22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6.10%。

      我公司的贸易业务开始于2003年,采用通过贸易公司授信开具信用证,我公司交付10%保证金进行结算。我方货到后再交纳关税、增值税,而后便可提货、销售,一般三个月后对外付款。采用这种方式占用自有资金较少,信用证结算方式可以把信用延伸到买家,由买家承担风险,以维持我公司稳定的现金流,而公司在贸易业务中只保持微利,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应收账款较大。

      随着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和贸易产业形势的变化,目前各贸易公司逐渐开始取消无条件提供开证额度业务。与此同时,我公司主要贸易品种PTA化工原料已于2006年11月在国内推出了该期货品种,但本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禁止从事高风险性的期货业务,我公司无法进行套期保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公司进口PTA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对公司造成极大不利。考虑到上述情况已经严重影响我公司贸易业务的原有经营模式,我公司贸易结构转换迫在眉睫。对此,我们可选择的转型方式有两种:

      1. 自己订货、开信用证

      首先,采用这种方式我公司目前在具体操作上专业性不强,而且自己开信用证会100%占用我公司资金,承担全部风险。

      2. 与专业的贸易公司合作。

      通过与从事风险对冲的期货业务的专业贸易公司合作,不但可以对进口产品“借道”进行套期保值,降低风险,而且可以少占用我公司自有资金。

      因此,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在考虑到保证公司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前提下,公司决定采取与专业贸易公司合作方式发展公司的贸易产业。不过在合作方式下,由于贸易产品每季度集中订货,会产生较大的预付账款。

      经过公司管理层的多方接触和考虑,公司于2006年12月5日与上海兰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6年11月5日与上海昌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11月13日与上海东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以上三家公司均属多年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专业贸易公司,在经营进口化纤产品、化纤原料方面拥有稳定的进货渠道和客户群,信誉良好,并拥有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

      (1)根据公司于2006年12月5日与上海兰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生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共同合作进口并销售PTA等化工、化纤原料原则上每年数量不少于50000吨,每季度不少于10000吨,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预付上海兰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货款7,310万元,预付上述合同中提及的上海兰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股东上海尔新贸易有限公司货款3,201万元。

      (2)根据公司于2006年11月5日与上海昌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讯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共同合作经营PTA等化工、化纤原料原则上每年数量不少于40000吨,每季度不少于10000吨,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预付上海昌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货款56,970,188.94元。

      (3)根据公司于2006年11月13日与上海东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牧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共同合作经营PTA等化工、化纤原料原则上每年数量不少于20000吨,每季度不少于5000吨,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预付上海东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货款21,600,220.81元。

      (下转D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