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焦点
  • 5:金融
  • 6: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产权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isclosure
  • A78: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T1:年报特刊
  • T2:年报特刊
  • T3:年报特刊
  • T4:年报特刊
  • T5:年报特刊
  • T6:年报特刊
  • T7:年报特刊
  • T8:年报特刊
  • T9:年报特刊
  • T10:年报特刊
  • T11:年报特刊
  • T12:年报特刊
  • T13:年报特刊
  • T14:年报特刊
  • T15:年报特刊
  • T16:年报特刊
  • T17:年报特刊
  • T18:年报特刊
  • T19:年报特刊
  • T20:年报特刊
  • T21:年报特刊
  • T22:年报特刊
  • T23:年报特刊
  • T24:年报特刊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4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研究院
    夏斌:游走在中国经济金融界的多面人
    推进钢铁工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多声道
    对冲基金投资早晚会在中国流行
    70年前 中国经济学界 一个侧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70年前 中国经济学界 一个侧影
    2007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梁 捷

      

      最近在翻检民国期刊,翻到一本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学术杂志,名为《经济学刊》,于右仁的题字。仔细一看,主办方是复旦大学经济学会,由上海四马路上的光华书局出版印刷,零售价大洋六角。遗憾的是,这份杂志似乎只办了一期就夭折了。我看到同时出版的复旦社会学系的刊物则坚持了好久。尽管如此,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现存这本300余页的《经济学刊》里看出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经济学界的一些情况。

      写发刊词的是陆锡桢,他也是这本学刊的发起人。但他后来进入新闻界,先后创办《华安》、《华美》等杂志,与学术界渐渐拉开了距离。这本《经济学刊》后面收了他一篇文章,名为“心理学派的价值论”,用现在的术语说,就是“效用理论”。先后讨论了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边际效用(陆译为界限效用)、替代效用(代用效用)以及奥地利学派的“归算论”思想,上溯韦伯-费希纳定律,下及庞巴维克。比起来,十余年前北大学生创办《新潮》杂志,刘秉麟在上面介绍“心理学派的经济学”,内容还十分粗浅。从陆锡桢对“边际革命”的准确认识和表述,可以看出整个2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水平的迅速提高。

      再回到杂志开头,开卷第一篇文章是贾士毅“财政部修正所得税条例草案之要旨”。早年间曾赴日本留学的贾士毅,1911年毕业回国,1912年即进入政府任职,曾担任国民政府财政厅厅长很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著有《民国财政史》及续编,是研究那个时段财政状况最权威的著作,后被收入《民国丛书》。他给《经济学刊》提供的这篇解释所得税条例的文章,极为枯燥。倒是最后附了一则新闻,“美国所得税收入锐减”,以此反衬中国财政部制定所得税政策的重要性。我们知道那时美国经济正遭受大萧条影响,对比来看,很有意思。

      这本《经济学刊》的主力当然是复旦大学的各位教师,所以有必要先简单介绍当时复旦的情况。复旦先有了商学院,后来成立了经济系,这便是校内研究经济问题的两股力量。1929 年系科改组,原属文科的经济系转而隶属法学院。商科则改组为商学院,下有银行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和国内外贸易系。

      民国年间大名鼎鼎的李权时就是当时复旦商学院的院长,抗战爆发后由李炳焕接替。他给《经济学刊》提供的文章是“从唯物史观到唯心史观”,全面评价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他这篇文章相当客观,有褒有贬,是当时社会主义思想热中一篇极有分量的文章。

      经济系唐庆增教授贡献的是“徐光启对于中国经济思想之贡献”。唐庆增从哥伦比亚大学回来,就致力于中西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传教士对中国明清两代经济思想的影响这项工作的研究,就是从唐庆增开始的。

      朱通九先生应该是复旦资格最老的经济学家之一。1922年,朱通九写出了《劳动经济概论》,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的劳动经济专著。朱通九的研究遍及劳工问题、金融问题和经济思想,但他这次为学术期刊写的文章,还是他思考最深的题目:“自由与劳工”。因为在1929年末,陈达出版了《中国劳工问题》,又在学界引起讨论中国劳工问题热。朱通九当时正在写作《劳动经济》一书,第二年出版。这篇“自由与劳工”当是他著书时的副产品。

      写作“经济学说与经济制度”的李炳焕曾留学美国,1926年回到复旦,最初在国际政治系任教,后来转入商学院,在抗战后接替李权时担任复旦商学院院长。五十年代,李炳焕调入上海财经大学。

      “介绍上海生活费指数”这篇文章出自复旦大学的总务长芮宝公的手笔。芮宝公是统计学专家,复旦校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1935年出版的《统计学概论》,是民国年间国内最常用的统计学教科书之一。1949年后,芮宝公去了台湾,又成了台湾统计学的奠基人之一。

      寿勉成教授则提供的是“私有财产制度研究”一文。寿是早年的复旦毕业生,农业合作经济专家,对社会合作问题有极深的研究。我们现在常用的商务版康芒斯《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就是寿勉成的译本。后来,寿离开了学界,入仕当了国民政府合作事业局长。

      最后一个让人略有些意外的名字是王云五,而这本杂志不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930年,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去世,已经编有多部大词典并创造出四角号码检索法的王云五,经胡适的推荐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提供《经济学刊》的是一篇逻辑极清晰思维极缜密的演讲稿———“科学管理之作用与目的”。按照今天的学科划分,这当属于管理学。

      这本期刊涉及西方经济学、社会思想、农业调查、统计研究、学科方法、经济思想、管理实践等多个领域,水平都很高。而作者阵容也是从政府官员到大学教授,从刚毕业大学生到不菲身家的实业巨子,让人感慨。

      我猜想,这本期刊的停刊与随后爆发的“1.28淞沪抗战”不无关系。上海曾经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汇集了那么多杰出人物,转眼又星散飘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