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焦点
  • 5:金融
  • 6: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产权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isclosure
  • A78: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T1:年报特刊
  • T2:年报特刊
  • T3:年报特刊
  • T4:年报特刊
  • T5:年报特刊
  • T6:年报特刊
  • T7:年报特刊
  • T8:年报特刊
  • T9:年报特刊
  • T10:年报特刊
  • T11:年报特刊
  • T12:年报特刊
  • T13:年报特刊
  • T14:年报特刊
  • T15:年报特刊
  • T16:年报特刊
  • T17:年报特刊
  • T18:年报特刊
  • T19:年报特刊
  • T20:年报特刊
  • T21:年报特刊
  • T22:年报特刊
  • T23:年报特刊
  • T24:年报特刊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4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上证所回应港交所:A股停牌制度符合国际惯例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有限
    资金市主导,或增加市场对价外国企备兑权证需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有限
    2007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今年以来,央行已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张大伟 制图
      央行29日宣布,决定从2007年5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四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也是自2006年以来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不大,由于投资者的热情高涨,市场有望延续“红五月”的走势。

      □本报记者 苗燕 但有为

      

      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使投资者对“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的决策产生困惑,不过,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大,由于投资者的热情高涨,市场有望延续“红五月”的走势。

      央行“五一”长假前动用调控工具已经不是第一次,只不过央行这次没有使用对市场影响更为强烈的加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如果央行节前不加息,节后股市仍会大涨;如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马上加息,节后的市场将会更加理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承惠昨天在出席第三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时表示:“我相信50个基点对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要收紧到更高的程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业内人士大多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抑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为了引导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因为调整的幅度不到位、没有达到收缩和缓解流动性过剩、拟制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的预期目标,此举对于股市和基金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由于投资者对市场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开户数及成交量屡创新高,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加息对于股市资金面的影响非常有限。

      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A股市场的成交再创天量,沪市的周成交量达到8748.71亿元,较上一周再度放大近400亿元。此外,2007年4月,交易日的新增A股开户数均超过12万户,4月最后一周的周一至周四,日均开户数达到30万,最高的一天4月24日达到了31.11万户。截至2007年4月26日,包括A、B股及基金在内的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9254.95万户。而新股发行冻结资金规模也能够说明股市的资金充裕程度,中信银行与交通银行的发行均冻结了1.4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新股发行的冻结资金数量的纪录被不断刷新。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包括加息等继续收紧流动性的调控手段已提前被市场消化。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抑制流动性会成为一种常态。因而,寄希望于流动性继续大幅提升A股市场的估值是不太现实的。收紧流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场泡沫,使市场的运行更加健康持久。

      ■专家观点

      二季度加息可能性仍很大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苗燕

      

      央行昨日宣布,将从5月1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上调。但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认为,此次上调不会是今年央行的最后一次。专家还认为,央行二季度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原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央行之所以选择动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因为考虑到目前流动性过剩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压力,因为从一季度新增贷款和货币供应两个指标看,央行回收多余流动性和控制贷款过快增长的压力还很大。

      诸建芳还指出,目前通胀压力还不是特别严重,二季度的通胀水平可能在现有基础上走平,是否需要加息还有待进一步观察4月份的数据。

      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则表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对资产价格和产品价格的不良影响。

      李稻葵指出,目前大家对通货膨胀比较关心,也有许多担忧。资产价格上升固然很好,但不能大起大落。同时,最近投资增长也较快,有必要加以抑制。他最后表示,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的一个谨慎性措施。

      诸建芳认为,如果外汇投资公司近期内不能成立,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是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常规性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升到12%甚至13%都有可能。

      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认为,从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的效果来看,对银行贷款影响不大,说明市场资金面还是很宽泛。她认为,单靠一种手段影响有限,央行下一步可能还会结合加息等多种手段来抑制流动性过剩问题。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央行二季度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最新朗润预测显示,在参与预测二季度利率水平的13家机构中,12家认为央行会加息,并且1家机构预测央行会加息两次。值得指出的是,参与此次预测的均为业界最为权威的一些机构,中金、中信、瑞银等悉数在列。在这些机构对二季度CPI的预测中,CPI的加权平均值为3%,高于一季度2.7%的通胀水平。其中,最高预测值甚至达到了3.5%。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认为:“影响物价走势的还是去年粮价上扬的惯性”。他预测,二季度CPI增幅应该会达到3.1%。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将努力把CPI增幅控制在3%以内。

      但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目前通货膨胀不是大的问题,加息动力主要在于目前真实存款利率为负,这将直接刺激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并引发资产泡沫。他预计,央行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正在进一步增大。

      原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如果4月份有关数据仍不乐观,央行最快可能在5月份选择再次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