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焦点
  • 5:金融
  • 6: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产权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isclosure
  • A78: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T1:年报特刊
  • T2:年报特刊
  • T3:年报特刊
  • T4:年报特刊
  • T5:年报特刊
  • T6:年报特刊
  • T7:年报特刊
  • T8:年报特刊
  • T9:年报特刊
  • T10:年报特刊
  • T11:年报特刊
  • T12:年报特刊
  • T13:年报特刊
  • T14:年报特刊
  • T15:年报特刊
  • T16:年报特刊
  • T17:年报特刊
  • T18:年报特刊
  • T19:年报特刊
  • T20:年报特刊
  • T21:年报特刊
  • T22:年报特刊
  • T23:年报特刊
  • T24:年报特刊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4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上证所回应港交所:A股停牌制度符合国际惯例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有限
    资金市主导,或增加市场对价外国企备兑权证需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证所回应港交所:A股停牌制度符合国际惯例
    2007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专家认为,目前上海、香港两地市场上市规则不同、投资者投资习惯不同、市场整体情况也不同,在此条件下建议A股与H股停复牌机制完全一致似乎为时过早,也略显盲目。

      □本报记者 王璐

      

      中国人寿4月23日因整体上市传闻在A股、H股两地市场停牌出现时间差一事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对于此事,港交所方面似乎颇为高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频频表示,造成这一问题主要因为两地停牌制度存在差异,并称港交所方面遵循的是国际通行的上市股票暂停交易规则,希望内地交易所的停牌制度能与他们趋同。

      而记者昨日通过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方面了解情况后获悉,此次停牌产生时间差并非源于内地停牌制度的不合理。上证所对中国人寿A股股票采取的停牌措施不仅有章可循,同时也是在遵循国际惯例基础上实施的。

      事件始末究竟如何

      此事是否如上述报道所描述的那样,责任主要在于上证所的停牌制度不合理造成,或者因为港交所没有及时收到停牌通知所致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日特别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了求证,以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据悉,4月22日下午6点左右,上证所上市部有关工作人员在新浪网上发现中国人寿要整体上市的文章。文章称,“在央企整体上市的热潮中,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也要整体上市。”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了解该事件的实情,所以我立刻打电话联系中国人寿有关负责人。”该工作人员称,“不巧的是,当天中国人寿的主要管理人员均在欧洲、中国香港、美国进行路演,我一直找不到人。最后,通过保荐人中金公司有关人士我才和公司方面联系上。”

      据悉,4月22日晚上北京时间9时,中国人寿有关人员给上证所该工作人员打了电话,该工作人员就把网上看到的传闻以及有关想法和公司方面进行了沟通。公司方面当即反馈说并没有这件事情。

      “根据上证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我们认为由于此事国寿应当停牌,所以将此层意思传达给国寿,并提醒公司及时提交停牌申请,并叮嘱公司第二天即4月23日一早要跟港交所申请H股的停牌。”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晚上,为了确保香港方面能及时获知中国人寿A股停牌信息,他一直在跟港交所联系。“可能由于那天是星期日而非工作日,所以我始终没能和港交所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4月23日上午开盘前,中国人寿及时把停牌申请递交给上证所,上证所遂决定对其A股实施停牌。与此同时,从8点40分开始,上证所再次联络港交所方面,但电话一直打到9点钟之后才有人接听。“电话接通后,我迅速把停牌事件向香港方面作了传达。”该工作人员称。

      据记者了解,当时,国寿公司也在跟港交所方面进行联系。但港交所方面因没有接到公司董秘本人亲自通知而未能及时处理停牌事件,这也最终导致了国寿H股一直到9点50分左右才开始停牌。

      A股停牌有章可循

      对于上证所此次对中国人寿A股实施停牌的做法,业内专家认为完全是有章可循并符合国际惯例的。有关专家表示,首先,上证所此举完全是按照其《股票上市规则》进行的。根据上市规则第12.6条,“公共传媒中出现上市公司尚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可能或者已经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应当停牌,直至公司披露相关公告的当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复牌。公告披露日为非交易日的,则在公告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市时复牌。”

      “根据这条规定来看,上证所此举完全有其理由。”该专家同时指出,整个过程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因为上证所在获悉传闻后首先向国寿公司进行了确认,在接到公司停牌申请后才同意其A股停牌,同时出于谨慎也要求国寿方面要跟港交所进行确认。

      “所以,媒体所报道的‘内地股票交易所无须咨询上市公司,即可暂停某只股票某一时点(段)的交易活动’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上证所同样遵循国际惯例,在暂停股票交易之前,知会了相应的上市公司。”

      该专家同时向记者详细分析了内地市场目前的停牌制度。他说,以上证所现行《股票上市规则》中设置的停牌制度而言,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行停牌即日常停牌;一部分是紧急停牌。就日常例行停牌而言,上证所目前正在进行改进,新修订的上市规则中已经大大减少了例行停牌。

      “事实上,即便不改进,内地的例行停牌和香港方面也是没有冲突的,因为这些规则事先都是明确的,所以不存在操作上的疑难。而这次发生的国寿事件和以前发生的中石化与旗下上海石化停牌事件,都是因为紧急停牌造成的。”

      该专家表示,紧急停牌上证所是按照上述12.6条来操作的。对于中国人寿整体上市传闻,在市场无法通过正式渠道及时确认一个消息真伪的情况下,上证所当然有理由将股票停牌,然后通过正式渠道消除影响后,再恢复正常的市场交易。真消息影响市场自不必说,即使是假消息,对市场同样可能造成误导。如果在正式消息发布前,任由虚假信息在市场传播,同样对市场交易和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利。作为交易所而言,要做的不仅是确保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同时也要给市场一个真实准确的信息。

      停牌制度统一有待商榷

      目前,港交所方面公开表示,希望内地交易所的停牌制度能与他们趋同,能与国际接轨。对此,专家们认为,目前上海、香港两地市场上市规则不同、投资者投资习惯不同、市场整体情况也不同,在此条件下建议A股与H股停复牌机制完全一致似乎为时过早,也略显盲目。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内地市场股票一旦停牌,一般都会等到上市公司正式发布信息后再复牌。而内地投资者获取正式消息的渠道肯定是报纸,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如果在报纸公告前仅通过交易所网站等渠道发布信息并复牌,很难保证投资者能够及时公平地获取信息。但香港方面可以通过“大利市”系统发布信息,消息一旦发布股票就可以复牌,这也是内地市场与香港方面的差异之一。

      再者,内地经济条件不一样,因此很难保证投资者都能够通过网上的渠道来了解信息。而且,在内地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情况下,一定要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门槛也是勉为其难的。

      “所以说,即使港交所目前采用的停牌制度是和国际接轨的,但国际标准未必完全适用于内地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形,不切实际的趋同显然是盲目的。”

      另据记者多方了解到,事实上目前内地和香港已经形成了联合工作小组,并签订了相关备忘录,也确立了沟通机制,只是实际运作还有细节需要完善。据悉,在这次国寿事件乃至前次的中石化停复牌风波中,上证所均是上午9点左右就通知了港交所,但港交所未能在开盘前处理完有关问题。鉴于此,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双方是否可以考虑更早地进行沟通,比如9点前通知对方,这样可以留给另一方更多的时间来应对。

      另一方面,港交所对于停牌是否能加强与公司的沟通,提高决定的效率。国寿事件中,尽管该公司高管正在欧美、香港等地路演,但上证所还是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联系,并在停牌前夜即4月22日晚上与国寿公司取得联系,告知了停牌决定,并提醒国寿尽早与港交所沟通。但从9点接到上证所通知起,港交所直到当日9时50分才联络到已有停牌准备的国寿公司有关负责人,之后才停止交易。在港交所和上市公司沟通方面,是否还有提高效率的空间。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方面也应该更多地确保与内地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顺畅。港交所作为一家国际性交易所,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及其本土监管机构,如何加强沟通与协调也是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新闻链接

      媒体报道直指上证所

      4月28日,有关媒体采写的题为《国寿事件敲警钟 停牌差异致A+H交易混乱》和《A股与H股停牌机制统一》两篇稿件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两篇文章均采访了港交所有关人士,并引用了港交所行政总裁周文耀4月26日就此事发表的公开意见。

      从内容来看,港交所方面对于上证所这次要求中国人寿停牌似乎颇有微辞,且对内地的停牌制度也有“想法”。根据报道,港交所一名负责大陆事务的高层人员曾向记者表述称,“我们的原则是上市公司可以不停牌便不停牌,内地是可停牌便停牌,我们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小组,也曾讨论过A+H股是否应同步停牌,但双方没有共识。相信日后A+H股停牌问题还会出现。”“我们很难与上证所达成一致停牌要求,例如上证所要求上市公司在业绩公布当日停牌,我们便认为没有必要,只需要在非交易时段公布业绩便可。”“我们不能因为报章的一篇报道,便要上市公司停牌”。

      该文同时指出,“港交所消息人士对于上证所这次要求中国人寿停牌也有微词”,“停牌是因为有媒体报道国寿集团有意整体上市,这是错误消息,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份报纸在周六就可以看到,如果上证所认为有问题,有两天时间可以问国寿高管人员,犯不着到周一早上才要人家停牌。”

      有关报道称,“周文耀表示,中国人寿的A股在23日上午9:30停盘,但港交所在10分钟之后仍然没有收到停盘公告。”“内地股票交易所无须咨询上市公司,即可暂停某只股票某一时点(段)的交易活动。但香港股票交易机构遵循国际惯例,在暂停某只股票交易之前,要知会相应的上市公司。”“周文耀希望上市公司能在申请停盘当日的早9时之前通知香港交易所,以便香港交易所能有一定的时间来明确并暂停相关权证的交易。”(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