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金融
  • 6:证券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5:数据库
  • A6:数据库
  • A7:数据库
  • A8:数据库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谈股论金
  • B3:个股查参厅
  • B4:操盘计划
  • B5:应时数据
  • B6:机构视点
  • B7:高手博客
  • B8:钱沿·广角
  •  
      2007 年 5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在三个历史维度上观察中国股市当前异象
    用“市场的眼睛” 看股市
    改善民生是激发纳税热情的捷径
    “31日不计息案”银行不是赢家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值得期待
    房地产的钱好挣是一个危险信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31日不计息案”银行不是赢家
    2007年05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王平

      

      2005年8月26日,北京储户段先生将其开户银行起诉到一审法院称,其五笔存款的存期均跨越每月的31日,而银行未将该日计息,共少支付利息105.86元,为此要求银行支付该款。今年4月26日,北京市二中院作出终审宣判:维持一审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的判决。

      这次银行胜诉非常侥幸,因为段先生在银行存的是“个人通知存款”,而通知存款是按天计息,是在年利率的基础上除以360天得出的日利率,而不是按照年利率除以包含大小月的365天得出的。

      另外,1965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简化储蓄存款计息办法和现金保管业务处理手续》的附件规定:“各类储蓄存款,全年均按360天计息,即无论大月、小月和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银行胜诉了。

      但是,银行胜诉并未打消人们的质疑。倘若储户存的不是“个人通知存款”而是活期,是否会受到损失?按照银行的说法,对于活期储蓄,目前工、农、中、建等大银行对存期达到一年的活期储蓄只计算360天的利息,也就是说存期在361天到365天之间的5天是不计算利息的。但是,目前,中信银行等部分小银行就是按实际存款日计算利息的,存在他们那里的利息会比一些大银行多出5天。这又如何解释呢?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倘若消费者不是存款而是贷款,是否也按每个月30天计算?媒体披露的一个具体案例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2003年5月30日,杨小姐与某银行签订了《房屋担保借款合同》,借款55.7万元,期限20年,月利率4.2%。,采用等额本金方式还款。但杨小姐发现,每逢“大月”即31天,银行利息按月利率4.34%。算。如此一来,银行每年至少多算5天利息,20年将多收5000多元。

      于是,问题就来了,银行计算存款利息的时候每月按照30天计算,理由是为了方便,而计算贷款利息的时候,银行却把大月和小月分得清清楚楚的,该按照31天计算的绝不会少,此时此刻,银行似乎一点也不嫌麻烦了。

      这种做法违背了合同法的精神:格式合同的制定者即银行,应有义务充分提醒和告知储户“30日与31日视同一天计息”,给储户以选择的机会。

      倘若30天是行业惯例,这一惯例就应该在存款和贷款方面通用,而不是仅适用于对消费者不利的存款方面。尽管这里面有信息沟通不充分的问题,但是,银行自身服务的不到位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谁赢得了客户谁就掌握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的银行应该从这场31天不计息案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尽快纠正不当的做法,而不是盲目沉浸于胜诉之后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