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红
5月6日,2007年中艺博画廊博览会(CIGE)在平淡中落下帷幕。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三届的国际画廊博览会,似乎始终围绕着经济利益导致的内部纷争的阴影,从董梦阳分家举办 “艺术北京”,到中录与中艺博正面冲突,直至2007年4月底还未明朗的批文之争,2007年国际画廊博览会还未启动之时就平添悬念。5月2日,终于拿到批文的中艺博,在国际贸易中心展厅13000平的展厅中集结了来自全世界的120家画廊,热热闹闹地开幕了。参展商主要集中在当代艺术部分,拿出最能代表各自特色的展品共4000多件,以期搏得先机。不过几天里在场内的观察采访,再看闭幕前各家画廊成交额,可见此次国际画廊博览会终究没能击碎当代艺术市场遇冷的传言,中艺博负责人王一涵也表示,这次博览会“原本以为会有很大突破,但并没有突破多少”。
评判一个画廊博览会的标准不外乎三个观察点:成交额、服务质量和学术水准。此次中艺博画廊博览会国内参展画廊对成交额基本满意:台湾索卡画廊成交5成以上,亚洲艺术中心大件架上作品和雕塑在第三天卖出,长征空间“卖得不错,该卖掉的都出手了”。而国外参展画廊则对收藏家的缺席表示不满,尤其是已经入驻国内的海外画廊,比如意大利常青画廊和法国玛格画廊,其负责人均表示,虽然组委会特地开辟VIP观众时间以求吸引更多专业买家,但效果并不明显,场内大量的海外收藏家完全可以直接在国外购买作品,不需要专程来到中国,中国国内重要的收藏家似乎在这次博览会上群体缺席,而他们才恰恰是国外画廊打入中国博览会的最终目的。有些国外画廊,比如印度的顶级画廊“SAKSHI GALLERY”干脆根本没有开张。服务质量上,相比2006年有了一些提高,展商的抱怨集中在场内不能上网和展品安全问题上。学术部分是这次国际画廊博览会的亮点:包含影像多媒体和装置作品的“Memories On E-Motion”的主题展;旨在促进当代文化与当代科技在尖端的层面交流的“综合媒体艺术国际实验室暨论坛”;面向不直接参展的机构,探讨推动当代文化的形式和艺术发展的“SUBLIMINALS”平台;以及拓展国际参与者的“拉丁美洲艺术及新媒体论坛”,这几个特别策划的单元在现有国内画廊博览会上属于首创。
对于从成立之日一直要应对内部权力斗争的中艺博来说,2007年这场国际画廊博览会 “但求无过”的成果应该在预料之内。竞争带来压力,更能带来上进的动力,我们相信经历风雨之后,中国的画廊博览会市场终会在挫折中找到方向,从各个方面提高水准,最终走入国际最先进的艺术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