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天明
当前研究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文章著作不在少数,然能有系统全面研究并在方法上有所创新的则屈指可数,欧阳日辉博士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为此所做的努力难能可贵。作者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放在经济学范畴里作全面系统考察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面从微观经济学角度了解期货市场存在发展的全貌;另一面突出中国期货市场制度创新特点,突出一只“看到看得见的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例如政府发展期货市场的殷切要求等。
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不规范走向成熟规范的过程中,发展过程中的特征与制度变迁的特殊性有关。所以,我们既要系统分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运行效率低和主体行为不规范等制度方面原因,动态考察制度变迁对市场运行和主体行为的影响,又要进一步探索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唯有这样研究是符合中国期货市场实际的,目标明确的,才能真正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可惜中国期货市场理论研究远未达到规范性理论研究的要求,长期以来就少有主流经济学者涉足,由于知识结构及经验性原因,研究多停留在交易所层面及少数经纪公司研究层面,理论研究视野及研究方法皆存在严重不足。中国期货业协会多次组织行业内外研究力量开展内容广泛的课题研究,本意在弥补期货研究不足,但是理论研究规范性并没有明显加强,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整个行业没有对解决理论研究缺乏规范性问题产生共识。
规范性理论必须具备系统性和逻辑性两个特性。就中国期货市场言,系统性要求研究者一方面将其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另一方面将其发展放在整个国际期货市场发展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特殊性中看到与国际期货市场发展一脉相承的关系,即所表现出来的关于期货市场的共性或本质特征。
那么,什么样的理论范式能胜任此任务?欧阳博士认定是新制度经济学。理由有两条:首先,中国期货市场产生发展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制度创新突出而活跃,制度经济学对这样的现实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次,对中国期货市场制度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故而他希望还能借此进一步勾勒出中国期货市场战略发展蓝图。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期货市场本质规律认识不够,致使制度建设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是中国期货市场制度变迁必然带来的一些不良结果。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与西方发达国家期货市场产生是绝然不同典型。西方发达国家期货市场产生被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典型;而中国期货市场产生则被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典型,这种典型具有后发优势,即可以利用历史经验或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这种典型也有一些劣势甚至可说是先天不足之处,如它发展期货市场的基础并不完善,发展的条件可能很不充分,因此会带来一些问题。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出现一些乱象确实可以从制度变迁路径选择中找到原因。
鉴于中国期货历史存在的问题,欧阳博士认为未来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得有交易工具、交易规则、交割制度、监管模式、品种上市机制、交易所组织创新等诸多方位的制度创新不可。
结合中国期货市场实际和国际期货市场发展趋势,欧阳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六大战略思想转变:从“先规范,后发展” 转向“先发展,后规范”;从清理整顿转向规范发展;从以政府为监管为中心转向自律监管为中心;从“活跃期货品种”转向“活跃期货市场”;从强制性制度变迁转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封闭式发展转向开放型发展。
毋庸置疑,探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战略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一书最有价值之处,其实本书就是中国期货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它的意义,正如经济学家萧灼基在为本书作序时所概括的:融探索性与普及性、基础性与现实性于一体,既有对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期货交易制度变迁的路径、期货市场的功能有着透切论述,又对期货市场的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做深入研究,视角独特,内容新颖。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用了一个新瓶子装旧酒,运用新方法处理大家所熟悉题材,对许多重要问题论述因此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新方法的运用拓宽了我们研究期货市场的视野,更使得关于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些重要结论更加明确、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