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证券
  • 6:金融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9:上证研究院
  • 10:上证研究院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5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书评
    偏见在潜移默化驱使你
    《暴利在新股》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仓鼠革命》
    守护自由 同门激辩近百年
    借制度经济学之手 勾勒中国期货市场蓝图
    《中国流行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守护自由 同门激辩近百年
    2007年05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朋友还是对手》

      ———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之争

      马克·史库森 著

      杨培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12月出版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等教育图书公司出品

      □陆伟飞

      

      在信仰自由经济的问题上,奥地利学派跟芝加哥学派是同道中人,都是斯密《国富论》的忠实维护者,谁也不怀疑对方。两派的学者都活跃在“朝圣山学社”,彼此谈论着共同的话题:对政府的不信任、反对福利国家、厌恶通货膨胀。可冷不丁,你也会发现他们之间又存在着不能妥协的分歧:要不要中央银行?什么原因导致大萧条?

      两学派都是群星闪耀。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门格尔,是边际革命三先锋之一(另两位分别是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门格尔的学生庞巴维克接过了学派领袖的位置,在《资本实证论》中提出了迂回生产的概念,它成了关于资本的经典分析。庞巴维克的大舅子维塞尔也很了不起,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边际效用”、“机会成本”这两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接下来就是米塞斯了,他把奥地利学派带进20世纪,被看成是现代奥地利学派之父。他是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以批判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著称。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作为经济学家的知识储备,试图从人的行为特征上去研究经济系统的特征。米塞斯的学生哈耶克忠实地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将研究追究到了政治、法律领域。为了捍卫自由市场经济,学问在他面前是没有界线的。不过奥地利学派在20世纪还有另一支脉络,那就是熊彼特,他找到了经济增长的两个基因———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遗憾的是,二战后奥地利学派几乎从学术视野中消失了。直到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代奥地利学派才复兴起来,并涌现了柯滋纳、罗斯伯德这样的大才。

      而芝加哥学派几十年来简直就是诺奖专业户。米尔顿·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罗伯特·福格尔、加里·贝克尔、科斯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与奥地利学派研究方向一贯性相比,芝加哥学派可谓百花齐放,弗里德曼研究货币经济学,斯蒂格勒则是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福格尔是计量历史学的创始人,贝克尔则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一切社会现象,科斯则是研究交易费用的大师。无怪乎,学界给芝加哥学派安上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帽子。

      但芝加哥学派也有它一以贯之的东西,这是由他们的鼻祖弗兰克· 奈特传承下来的精神。斯蒂格勒这样评论他们的信条:“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拥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条:人们行为的效率在于自身的利益……信条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一般的经济行为者深知自己的行为所处的环境以及行为可能的后果,无论多么聪明的外部人都不可能做到的。我把这个信条看成芝加哥信条,仅仅因为我是在那里领悟到这个信条的。“

      两个学派,通过三场大争论,拯救了古典经济学。

      第一场是主观主义的边际学派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门格尔、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用边际效用和边际贡献率反对李嘉图传统中的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由此摆脱了阶级斗争的成分,继续在自由市场的信念上前进。

      第二场争论是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潮。奥地利学派在认识论和知识论的高度上坚守斯密“自私即公益”的命题,认为价值是主观的,福利水准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作出判断。计划制订者不可能掌握经济系统的一切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由于计划制订者拥有自由裁量权,道德风险便不可忽略,腐败难以提防。最优的决策只能是分散决策,即市场当事人根据各自主观价值判断,做出对自己最优的选择。

      第三场则直接成就了芝加哥学派的名声。这场争论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当时凯恩斯的理论因它的猛药处方如日中天,奇怪的是,哈耶克和熊彼特这两位自由卫士居然对此十分轻视。特别是哈耶克,他认为凯恩斯的影响只能是短暂的,因而忽略了对他的批判。这使得奥地利学派失去了成为主流学派的机会。这个机遇被芝加哥学派抓住了。扛大旗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的着眼点是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正是由于当局不恰当的货币政策才导致了大危机,控制货币数量,才是抑制通货膨胀唯一有效的办法。如今,这一理论被各国央行所接受。美联储唯一的工作便是讨论利率,通过加息减息控制货币数量。弗里德曼反对一切积极的货币政策,“任何一种给予少数人极大权力和加大自由的自由裁量权的制度都会产生错误。”他把经济学从政治工具中拉回到自由市场。

      但是奥地利学派却不赞成弗里德曼。他们不信任弗氏的货币法则,因为在操作层面,这个办法充满了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经济的扭曲。有意思的是,正是奥地利学派的努力,经济学中才得以大量引入数学分析工具。但反对经济学数理化最卖力的竟然也是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和哈耶克对经济学大量采用物理学分析方法十分反感。这跟奥地利学派的认识论有关。他们认为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的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但人的行为不行,因为人有认知和价值判断。因此均衡分析不切实际。

      无疑,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无疑是深邃的,但恐怕只有哲学家气质的人才会沉浸在其中。他们的思想要在经济学世界发扬光大,势必要进入经验事件,并建立模型。杨小凯生前正是在做这样的努力。

      最后不能不说说这本书的翻译。说得严重些,这是好书遇到了糟糕的翻译。同一人名、同一书名,前后居然译法不一,一些国内早有约定的译名不知何故也被译成了可能产生歧义的译名,部分论文标题的翻译简直草率,这实在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