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进入新一轮牛市
由于需求增长放缓以及环保原因,欧美TDI产能不断关停,欧美地区对TDI的需求增长率下降到4%左右,主要是因为TDI的下游制品向亚洲转移,再加上欧美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行业的不景气,多数TDI供应商集中调整市场战略,TDI行业开始向亚洲转移。
尤其进入2006年以来,陶氏化学在2006年3月份永久性关闭其位于得克萨斯州弗里波特的5.9万吨/年的1号TDI装置,9月份关闭了其位于意大利的11万吨/年TDI装置;2006年6月拜耳材料科学关闭了在弗吉尼亚New Martinsville年产量5万吨的TDI生产设备;同年10月24日法国利安德化学公司宣布对路易斯安那州TDI工厂进行永久性停产。关停速度可谓非常之迅猛,全球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地区的TDI产能都在缩减,2004年全球产能为192.7万吨,2005年下降到186.5万吨,2006年产能的集中关停导致全球的TDI产能仅仅与2001年持平。而全球的需求仍然保持5%的增长,即每年需增加10万吨左右的需求,相当于新建一个世界级的工厂,产能的不断关停导致供需偏紧。
2006年9月,拜尔在美国贝城的20万吨TDI装置的爆炸对供需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目前该装置尚未恢复生产。国际和国内TDI价格持续上涨,上涨至4万元/吨左右,而且价格已经在3万元/吨以上持续了半年之久,迄今为止还没有下降的迹象。3月初欧洲的供应商出厂价又提高了50美元/吨。
从上游的供应来看,国际企业由于产能转移和不可抗力导致供应出现缺口,而且建设周期长,使得产能无法快速增长。下游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出口驱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世界TDI年需求量为176.6万吨,据Noerenberg公司预测2011年全球TDI需求量达到220.4万吨。这种新格局的形成使全球性TDI货源紧张态势仍将延续,TDI行业景气周期开始进入新一轮“牛市”,未来三年价格将维持3万元/吨左右。
我国TDI下游需求续增
TDI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用于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国内TDI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软泡市场,约占总共应用的80%以上;其次使用领域是涂料市场,约占国内TDI应用市场份额的16.7%。另外,粘胶剂、密封剂、弹性材料和塑胶市场也占一定的应用市场份额。
我国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异氰酸酯消费市场,并且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中来自石化、建筑、电子、造船、航空、汽车、包装、家电、家具、纺织和建材业对TDI需求的增长为主要驱动因素,上世纪 80至90年代是我国TDI高速发展时期,年均需求增长率约达15%,2000年以后进入稳定发展期,年均需求增长率仍保持在9%左右。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升级成为驱动国内TDI增长的主要动力。TDI下游80%用于海绵的生产,居民对沙发和床垫的消费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前中国年产10万套沙发的厂家是零,到2004 年达到这个数的外资厂有6家,内资厂4家;有3至4家在世界排名前10名的大沙发外资厂正在中国建厂房或试生产,而且目前还有许多中型沙发厂正往中国转移。2006年我国汽车的产量已经达到700万辆以上,而汽车的快速普及拉动汽车海绵座椅的需求,将成为TDI需求长期的驱动因素。
近年我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出口国之一,而且沙发和床垫的占比在我国家具的出口构成中占据近半壁江山。在床垫方面,2000年前出口数量很少,只有几家床垫厂每年出口不到1万张,2004年已超过5万张。从出口增速来看,其他家具(含沙发)的增速保持在30%以上,而床垫的出口的增速2006年上半年达到了50%以上。而且我国开始出口汽车用软泡制品,如布料与海绵复合车缝好的座椅面料、椅垫及一些PU件等零配件,趋势还会不断扩大。
MDI行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MDI行业国际上主要垄断在拜耳、亨斯曼、巴斯夫、陶氏化学和三井化学手中,这些企业通过垄断获得了稳定的高额收益。烟台万华从80年代引进了日本的1万吨/年的MDI装置,但一直未能稳定运行,通过艰苦攻关直到1996年终于开发出2万吨/年MDI制造技术,并于1998年至1999年实现产业化,后又开发出4万吨/年制造技术,并掌握了8万吨/年的核心技术。2001年通过国家4万吨/年工业试验性装置的验收,烟台万华成为中国MDI的市场主导。烟台万华成为继巴斯夫、拜耳、亨斯迈、陶氏化学和三井武田之后第6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和制造技术的企业。
但国际巨头为了将民族工业扼杀在摇篮之中,采用了低价倾销的手段。2002年8月5日,烟台万华提出对MDI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2002年9月20日,外经贸部开始立案调查。2003年8月8日,烟台万华16万吨/年MDI工程项目建设正式开始,这一项目的开工建设是中国聚氨酯工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鉴于MDI反倾销调查迫使跨国公司倾销收敛,价格显著回升,为维护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2003 年11月6日,烟台万华提出撤诉。
从烟台万华的MDI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MDI也曾经历国外跨国公司的倾销打压,但由于烟台万华的迅速发展壮大,以及与国外厂家的积极沟通,使得MDI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迅速,烟台万华从而加入了寡头垄断的行列,并形成了对国内MDI价格的主导权,该行业逐步恢复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TDI将经历相同发展模式
TDI和MDI类似,也是代表化工领域技术壁垒最高的行业,制造技术同样是垄断在巴斯夫、拜耳、三井武田、陶氏化学等少数公司手中。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引进了四套TDI生产装置,前三套分别落户于上海、太原、甘肃白银,第四套即为沧州大化的年产2万吨TDI生产装置。因国外大公司的垄断和技术上的封锁,只有瑞典国际化工对外出售TDI技术,但当时引进的技术均存在先天不足,前三套生产装置试车均告失败,未能规模生产出TDI产品。
沧州大化及时吸取了前三套生产装置失败的教训,针对引进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数百项的技术改造,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并拥有了部分知识产权,2万吨TDI装置于1999年底投产,2000年当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从2000年国内的TDI生产走上正轨之时,国外巨头就采取了低价倾销的手段,企图摧毁民族TDI工业,价格最低跌至1.3万元/吨。2002年5月,沧州大化正式提出反倾销调查。2003年6月10日,商务部认定倾销存在,并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2003年11月22日终裁决定对被调查产品征收3%至49%不等的反倾销税。由于对主要进口商的反倾销税较低,2005年3月沧州大化又提起期中复审,并于2006年1月获胜。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TDI行业正处在MDI行业2003年相同的环境,可以判断TDI行业未来3年将进入一轮牛市,处于黄金发展阶段。
吸引产业投资者整合行业
TDI行业的向好趋势吸引了众多产业投资者的关注,包括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甚至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关注,未来行业面临巨大的整合机会。
中国化工集团控股的沧州大化和蓝星清洗目前各拥有3万吨产能,沧州大化新建的5万吨2008年投产,蓝星清洗计划扩能到5万吨,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产能将达到13万吨,2010年达到25万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控股甘肃聚银和锦州TDI,甘肃聚银目前拥有4.4万吨产能,计划扩能到10万吨,锦州5万吨TDI到2009年投产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产能达到14.4万吨。
中国化工集团承诺在沧州大化投资72亿元,建设沧州新材料基地,建设一系列采用光气工艺路线的产品,主要包括10万吨TDI 、5万吨PC等项目,公司未来新材料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沧州大化和蓝星清洗均为中国化工集团控股的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未来公司将成为TDI行业整合的平台。
2004、2005全球TDI装置分布情况
公司 位置 2004 2005
巴斯夫 德国Schwarzheide 7.0 7.0
拜耳 德国Brunsbttel 6.0 6.0
Borsodchem 匈牙利Kazincbarcika 6.0 8.0
陶氏 意大利Porto Marghera 11.0 11.0
莱昂德耳(罗地亚) 法国Pont de Claix 12.6 12.6
Zachem 波兰Bydgoszcz 6.0 6.0
欧洲小计 55.1 57.1
巴斯夫 美国盖斯马耳 16.0 16.0
拜耳 美国New Martinsville 5.0 0
陶氏 美国自由港 10.0 10.0
莱昂德耳 路易斯安娜Lake Charles 13.6 0
Rubicon(亨斯迈) 美国盖斯马耳 3.6 0
美洲小计 66.2 44.0
蓝星化工 中国山西 2.0 3.0
沧州大化 中国河北 2.0 3.0
烟台巨力 中国山东 0 1.5
甘肃银光 中国甘肃 2.5 5.0
Narmada Chematur石化(NCPL) 印度Bharuch 1.0 1.0
巴斯夫 韩国丽水 14.0 14.0
DC化学 韩国群山 4.5 4.5
KFC 韩国Yosu 10.0 10.0
三井化学 日本鹿岛 11.5 11.5
NPU 日本Nanyo 2.5 2.5
南亚塑料集团 中国台湾麦寮 3.0 3.0
亚洲小计 65.8 71.8
Petroquimica Rio Tercero 阿根廷 2.8 2.8
NPC 伊朗Bandar Imam — 4.0
其他小计 2.8 6.8
总计 192.7 186.5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化工信息
我国TDI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集团 旗下公司 产能
中国化工集团 沧州大化 3万吨,新建5万吨2008年初投产
中国兵器集团 甘肃聚银 4.4万吨,计划扩能到10万吨
锦州 在建5万吨,2009年投产
巴斯夫(上海) 上海联恒 16万吨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