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这是一道矛盾逻辑的考试题,正确的解体逻辑应该是,萨科齐亲美是因为他要重建法美友好关系,更在于他赞赏美国的经济体制以及一些价值观,他要借用美国的模式来改革法国,而那些投萨科齐票的法国人相信,只有美国模式能够拯救日渐没落的法兰西,所以亲美的萨科齐与反美法国人在美国模式上相融。比如多数法国人接受萨科齐的提议:加长周工作小时数,并对加班收入免税。
其实,反美的国民与亲美的领袖之间的融合,法国并非个例。过去几年,正当全球反美浪潮此起彼落、轰轰烈烈的时候,西方国家中连续选出亲美的领导人,其中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东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在外交政策上虽然与美国仍有不少分歧,但对内都在反思自身体制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选择了美国模式。
那么,什么是美国模式?萨科齐要对法国施行的改革纲领可以说表达出了这个模式的主要方面:减少政府干预的自由经济体制、降低税收刺激经济并奖励成功、提倡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均等、鼓励创新和创业、给公民更多的权力和机会、鼓励个人奋斗、改革滋生懒惰的福利制度,等等。
那么,素来高傲的法国人此时为什么要选择美国模式呢?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除了一些局部的战争外,在全球的范围内,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在于以体制模式的和平竞争。二战后的全球划分为两个主要模式:前苏联等国家是集权领导、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模式(前苏联模式);而是美国、西欧、日本等则是民主分权、市场经济下的体制模式(美国模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前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南美民主和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并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前苏联模式宣告彻底失败,那个模式下的众多国家纷纷在不同程度下转向美国模式,并在以后的改革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那些至今仍然坚持前苏联模式的国家,没有乘上全球经济发展的快速列车,有的甚至只能靠国际上的经济援助维持国家物质上的需要。
二战后的前三十多年,在美国模式的体制下,美国包括其影响下的欧洲和日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奇迹,不仅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日本和德国从二战的废墟之上崛起,相继成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强国,其他西欧国家也都在经济上有极大的发展,大都成为发达国家,充分显示出美国模式的活力和成功。
可是,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包括法国在内的部分西欧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经济的体制,虽然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民主分权的制度,但在经济上,法国等国逐渐建立起削弱竞争、强调结果均等的福利经济体制,具体而言,就是高税、雇佣终生制、35小时法定周工作小时等。过去的这些年,法国经济不断恶化、失业率上升,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下降。本次大选有85%的人投票,多数人把票投给了亲美的萨科齐,正说明了过往20多年法国经济模式的失败,法国人希望在美国模式下寻求出路。事情明摆着,英国、爱尔兰等比法国更早向美国模式倾斜的国家,这些年的经济形势都好于法国。
曾采用美国模式的南美国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委内瑞拉就彻底抛弃美国模式,大步迈向民主社会主义制度,许多西方观察家把这看作是南美国家在建立美国模式的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起伏,因为民主社会主义可以均一些贫富,但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威力,并调动个人对财富的追求和创造,国家才能发达、人民才能富裕。这恰恰就是欧洲的福利国家重回美国模式的原因。西方观察家据此估计南美国家在将来也会步欧洲福利国家的后尘,但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南美国家比如委内瑞拉必须建立民主制度,如果委内瑞拉演变成强人政治,那前景就莫测了。
当然,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看点还在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更具体地说,就是中国能否在前苏联模式与美国模式之间建立起一个中国模式,即集权管理与自由经济的体制。我以为,中国今天在世界上所取得的经济地位,正是一个国家激动人心的成功故事,但从个人权利和机会以及国民的经济状态来看,正如已故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预言的那样,中国模式面临一个政经体制冲突的挑战,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正面对着一个瓶颈。
不管怎么说,通过市场经济的改革以及国家经济的超常发展,中国已经与前苏联模式彻底决裂,并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吸取了许多美国模式的成分,仅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也靠近美国模式的阵营。不过更准确地说,中国似乎更需要考虑的是美国模式下的一个分支即日本模式,因为日本在自由经济体制之内仍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集中控制,那或许更适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