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6日,我国有上市公司1574家。除深圳中航实业(0161.HK)、沈阳公用发展(0747.HK)、长春达兴药业(8067.HK)、上海青浦消防(8115.HK)、托普科技(8135.HK)、牡丹汽车(8188.HK)、S*ST国瓷(600286.SH)未按规定公布年度报告外,其余1567家上市公司均已公布2006年业绩。
境内及境内外上市公司业绩增幅,与全部上市公司业绩增幅差异过大。
1567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净利润增幅居然比1473家境内和境内外上市公司低19.91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石油(0857.HK)、建设银行(0939.HK)、中国电信(0728.HK)合计实现净利润2156.88亿元,占1567家上市公司的32.55%,同比增长3.51%。但它们并不同时在境内上市。境内和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行业代表性不够广泛,反而导致2006年业绩大增。但这仅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局部现象。此外,1473家境内和境内外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增幅分别比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增幅高11.51、12.59个百分点,净利润增幅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24.10个百分点。这表明,它的利润增长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主营业务利润以外的利润以及避税所得。这种情形,往年并未如此显著地出现过。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同比增长10.7%。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可以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不会过于神奇。1567家上市公司的2006年业绩增幅,无疑要更恰如其分一些。这也意味着,境内和境内外上市公司尚不足以全面代表我国上市公司。
境内及境内外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增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石油回归后的业绩增幅。
新老划断以来,境外上市公司回归的有潍柴动力(000338.SZ,2338.HK)、重庆钢铁(601005.SH,1053.HK)、中国国航(601111.SH,0753.HK)、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交通银行(601328.SH,3328.HK)、广深铁路(601333.SH,0525.HK)、北辰实业(北京北辰实业)(601588.SH,0588.HK)、中国铝业(601600.SH,2600.HK)、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大唐发电(601991.SH,0991.HK)。其速度前所未有。这11家公司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增幅,接近剔除这11家公司后的境内及境内外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两者的主要财务指标也十分接近。这表明,11家公司的权重远远不足于中国石油相抗衡。中国石油一旦回归,如果业绩增幅与2006年度相当,那么,境内及境内外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幅将大幅回落。不过,它们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却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石油一旦回归,可能更有助于境内及境内外上市公司业绩的平稳增长。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的任务仍十分迫切。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依旧很高。2004、2005、2006年末,1567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依次为88.17%、85.57%、84.71%。其中,1473家境内及境内外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依次为89.93%、87.04%、85.95%,分别比1567家上市公司高1.76、1.47、1.24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十分有限。因而,其负债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当前的贷款利率看,上市公司负债经营无疑是有利的。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应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进一步拓展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降低举债成本。二是从长远和大局看,应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加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堵塞了上市公司的举债空间。假设总资产不变,并且不考虑经营带来的净资产增长和新公司上市的因素,那么,现有上市公司每降低1个百分点的资产负债率,就要通过发行股票再融资3393.81亿元。2006年,上市公司境内外再融资仅1041亿元。因此,我们必须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这样,未来几年的扩容压力就不可忽视。
要继续重视一些百强上市公司的回归。百强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利润,为理性投资者所推崇。这是它与不少非百强上市公司的重要区别。
尚未回归的百强上市公司有20家,占五分之一。目前,中国远洋(1919.HK)以及非百强上市公司北京首都机场(0694.HK)、上海复地(2337.HK)等已有具体的回归计划。我们积极培育境内的蓝筹股市场,既需要成长型蓝筹股票资源,也需要价值型蓝筹股票资源。只重视前者,容易凝聚风险,引起市场波动;只重视后者,容易忽视发展,影响市场活跃。因此,笔者相信,尽管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电信等当前业绩增幅不大,但其回归也仅仅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