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者更强的市场原则下,双赢是很难的。我国的好资产被外资一个个高溢价或低价格收购, 有人称这是阴谋,笔者以为阴谋谈不上,让一个通行世界近百年历史的市场原则大行其道而无警觉,只能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有漏洞。
最近《中国企业家》杂志对我国水务资源面临被外资一个个高溢价收购的窘境进行了全景式披露,看后实在令人扼腕。 文中描述2007年1月29日,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与兰州供水集团签约,以17.1亿人民币高价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同时参加竞标的中法水务与首创水务报价分别为4.5亿和2.8亿,这三家企业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城市水业中最富经验的投资机构。而在3月20日威立雅又以9.5亿报价再次击败中法水务和首创水务,获得海口水务集团50%股权时,另外三家参加竞标的企业出价分别为中法水务4.4亿元,首创水务4.1亿元,中华煤气5.6亿元,项目标底则为3.1亿元。威立雅再次以悬殊的价格击败了所有对手。如此悬殊的高溢价购买资产已经引起业界和专家的担忧,主要是业内人士怎么都看不懂外资从哪里收回成本;二是地方政府因为得到高收益而非常认可外资的行为,已经大面积推而广之,专家认为他们或回避或并不清楚最后的买单人是谁。
笔者看到这份资料想起曾发生在北京商业界的一件外资并购案,时过境迁如今把那次合资作为参照,人们会看到强者更强在外资进入时就没有改变过。当时北京一家商场要更新改造,企业自主改造要贷款十几亿的资金,一家只有数千平方米卖场资产的企业根本不可能获得如此多的贷款。无奈之中选择与外资合作,用市场去换资金,企业当然成功了。人们不解的是外资要改造这个项目并不花自己的钱,而是在中资银行得到了十几亿的贷款,当时虽有人质疑,但是因为背景特殊人们很忌讳深谈此事。那家获得投资权的外资在海外的股票大涨,其收益大大超过在中资银行的贷款,拥有更多资本在全球扩张。合资期限一到外资赚得杯溢钵满,毫不犹豫离开了中资企业。
其实,法国威立雅采取的手法与以上的合资方式有类似的地方,因为威立雅最终资金依然来自中资合作伙伴。文中透露在北京的一个项目中威立雅的自有资金只占5%。笔者不解的是毕竟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我们还有必要重复我们不熟悉市场经济时候的那些陈旧经历吗?按理水务是属于竞争性行业,引进海外资本无可挑剔。但是,往往是一些看似完全市场化的领域,背后的受用者却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毕竟水不是高档奢侈品,人不可一日无水,专家预言高溢价收购之后的高水价结果将在几年、十几年后兑现,而且只能是由政府和百姓买单!
中资水务企业在并购上一路败给外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现在就一家法国水务投资商拉出已并购我国各地的水务资源名单可谓战绩赫赫,而且从南到北还在扩展,仅从数量上看巨头的羽翼日渐丰厚,地方政府在为高价卖出水务资源兴奋时,不知想到今后的结果没有,一旦专家预计的结果出现(据说不良效果已经出现),笔者不解谁又来对现在的决策负责?只要强者更强的原则不作废,我们就必须冷静找出全球化并购中我们自身的漏洞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