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券投资机构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央行同时出台三项调控手段。各基金纷纷表示,此举意在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遏制流动性过剩,但制止储蓄过度分流、冷却股市泡沫、熨平资产价格波动的意图也不可小觑。这是政府针对银行体系、国内证券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发出的强烈的紧缩信号。
不对称加息———遏制储蓄过度分流,保护实体经济。此次加息结构的不对称性(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显示央行对商业银行强烈贷款冲动的不满。而中长期存款加息幅度大,中银国际、国泰等基金认为是央行希望稳定储蓄,增加中长期储蓄者的收益,从而稳定通胀,并希望通过提高无风险利率来降低投资者配置风险资产的意愿,预防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中欧基金认为,这样的利率结构变化旨在遏制存款短期化,从而希望扭转M1增长持续快于M2增长的趋势,但加息政策本身不足以改变经济趋势。对于后续加息政策的预期,博时基金认为本次加息针对资本市场的意味更浓,并且本次加息意味着未来还有继续加息空间,目前的利率水平尚未到临界点。不过海富通基金则表示,此次加息结构其潜在的信号是,央行很希望储蓄流出的速度放慢一点,但是迫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的加息空间很有限。
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小步快跑,比的是耐力。国泰基金认为,随着累计上调幅度的不断加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回收流动性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5月15日准备金率上调导致回购利率首度上升就是效果开始的信号,这次调整的效果应该会更加明显,三季度的信贷和投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南方基金认为,货币政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一个过程,其影响也会逐渐累进至临界点而开始显现。招商基金也表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是调控流动性的主要工具之一,并将继续使用下去,未来流动性调控将回归到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组合。博时基金则认为,对于存款准备金来说,是否到临界点要看今后顺差的变化情况,目前看来未来也仍有上升空间,暂时不会对流动性形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汇率波动幅度加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上投摩根表示,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扩大在技术上并不迫切。实际上,对比近两年和2004年前后决策部门在宏观调控方面所采取的基本政策,可以看到,政府正在从倚重行政调控和事后控制的方式,越来越过渡到倚重事前控制和倚重汇率、利率等更市场化的调节工具。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决策能力的提高和对市场化措施信心的增强,这也预示着中国汇改步伐将逐步提速。国泰基金认为,央行作为最大的交易者完全有能力控制升值幅度,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只是改革市场机制的正常进程。
后市影响———收益率曲线陡峭上移,继续维持谨慎投资策略。国投瑞银基金认为,此次利率调整对中长期债券价格会造成明显压抑,预计在银行信贷放缓之前,债券市场会继续下跌。工银瑞信基金认为,由于加息幅度低于市场预期,未来加息预期仍然存在,再加上长期债券供给增加,外汇投资公司即将运营,长期债券仍然面临收益率上升的风险。而存款准备金率在持续上调之后,超储率已明显降低,货币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预计本周货币市场利率也会有小幅上扬。不过,中邮基金表示,虽然短期来看债市存在进一步的紧缩空间,市场利率将进一步上升,但随着5、6月份通货膨胀率的小幅减轻,特别是政策出台后需要一定的观察期。市场在调整后有望趋于走稳,甚至会有小幅反弹。各机构给出的投资建议则基本上都是短期内要保持谨慎投资策略,注重流动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