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5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节能新思维:“全面抗战”
    泰罗不幸: 他说不却被当作标准
    企业家 如何越过思考这道窄门
    “资本流动怪圈”源于先天不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业家 如何越过思考这道窄门
    2007年05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丁栋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

      1

      先说一则令人感到苦涩的笑话。在某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答“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什么叫“思考”。

      教育的实质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企业家特殊的职能,要求其必须具备有区别于常人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的学校从来不教这些,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都是与实践和能力分离的知识。结果,我们不会用思考直接驾驭自己的能力提升、行为优化与实践创造,只会把自己被动地交给价值冲突耦合成的无数信息(经验、案例、理论……),把企业被动地交给市场裁决。企业家们一天到晚对企业和员工说“要这要那”,却从未问过自己“我”究竟是谁?

      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那么,引导企业家怎样思考的这道窄门究竟该是什么呢?

      2

      世界经济论坛去年9月26日发布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中国落后印度11位排名54。而时隔不到一个月, 10月21日哈佛全球商业竞争力排名推出,中国更被置于落后印度37位的第64名。两个权威机构的排名招致不少国人非议。我们很容易在广场宽阔、城市漂亮、GDP高位、经济增长快速上获得满足,但是,在创新能力、商业环境、金融市场、教育、吏治、环保等一系列指标上,我们明显落后。排名固然有其本身的弱点,但是两次权威排行榜结论类似,足以促使我们深刻反思:中国企业家将何去何从?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1950-1980)中,涌现了大批世界级企业家如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井深大、堤义明等,以及一批享誉世界的品牌如松下、丰田、索尼、尼康、富士、三菱重工、日立等,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26年,至今却鲜有世界级企业和企业家出现?这到底是为什么?全球华人拥有的财富总和已远远超过了全球犹太人的财富总和,但是犹太人中早已拥有了众多巨型企业。可是,世所公认的华资巨型企业、华人大企业家在哪里呢?

      一定是某个基本面出了大问题,或者出了一个基本错误。我们暂且放下对宏观环境和社会经济体制的反思,而从企业经营的微观视角,透视中国企业家的思维,以求寻找部分答案。美国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说:“对现在无知和对过去无知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对我们无知到何种程度的无知却不可原谅”。

      3

      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成长。优秀企业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具有创造性思维。创业难,难就难在创新和变革这一关,谁能迈得过去,成功之门就会为谁打开。在创业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思维方法是否对头,是创造活动成败的关键。而一定的思维方法一旦形成,它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这种思维“框架”,对人们的思维活动起着规范作用,引导人们对外界的信息去选择、过滤、吸收、加工处理,形成结论。创新性的思维方法能帮助企业家发现真实,开阔思路,增强思维的敏感性,提高思维的效率。有的企业家为什么总是成功?就是在他的脑子里有一种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基于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优秀的企业家能够在一个度数里无成见地去感觉和行事,而这,是一个领袖级企业家最重要、最根本的能力。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思维方法,只不过是否自觉,是否科学而已。用Charles Handy的话说是,人们心里都有一些“未曾表达、未加梳理,但却根深蒂固的组织模式”。获得这些模式的地方可能是他们有生以来参与的第一个组织,比如学校、军队或家庭,或者,也可能是他们早年看过的书籍和电影。这些经历让人们了解到什么是权威、怎样待人接物以及怎样自我表现。有形的束缚易挣脱,无形的牵挂系一生。错误的思维方式是最强大的力量,它会有惯性,驱使企业和企业家往明知错误的方向走。

      4

      在上述中国民营企业与企业家成长严重不足的问题背后,凸显的是企业家的思维出现了问题:往往习惯于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处理问题,许多企业家思维片面与幼稚,感性而非理性,感觉而非量化,注重结果而非过程,由此建立在经验感觉基础上的决策与制度,往往导致经营结果的随机。而这正是我们企业和企业家的软肋之一。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过去这么多年,一个重大的误区那就是我们常常谈论的上市、融资,追寻人才,或者科技创新等等,原来这些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生存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能保证你的成功,这些要素要产生价值,必须完全服从一个能够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思维,否则,这些要素更有可能让你迅速沉沦。正因为企业家深陷传统的思维误区,中国的民营企业一般都很短命,中国也就出不了大的企业家。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内部环境也要发生改变,变化就会带来问题,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做而是怎么想。中国企业家真想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就非得破除以往的惯性思维不可,否则永远忝居人后。

      比尔·盖茨说过:“你的思维,决定你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