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5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节能新思维:“全面抗战”
    泰罗不幸: 他说不却被当作标准
    企业家 如何越过思考这道窄门
    “资本流动怪圈”源于先天不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节能新思维:“全面抗战”
    2007年05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发展战略处处长

      蒋玉磊 制图
      ———循环经济随笔之十一

      节能减排几乎已成了老生常谈,但是情况却总难让人乐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首季我国GDP增长速度为11.1%,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2.1%。两相比较,能源生产总量增速高了1个百分点。显然,去年下半年节能减排所取得的一些实效,已完全被对冲了。更关键的是,首季我国原煤产量增速还要高于能源总量的增速2.7个百分点,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给环境保护带来更大压力。

      客观地讲,节能减排是一把双刃剑。不实施节能减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成问题。而严格地实施节能减排,中短期经济可能又会受影响,毕竟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节能减排做得好、经济仍保持高速发展的先例。这就使我们面临着严峻选择: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究竟哪个应成为政策首选目标?如果经济增长是第一位的,那么环境保护难度就会非常大;如果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速度!

      是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鱼和熊掌兼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理论上讲,可能的解决之道有两条:一是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即迅速提升高附加值、节约能源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降低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二是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经济对资源的依赖,是减少排放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我国的有关数据分析,也是如此。以2002年为例,我国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4.75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1978年价),而服务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2.38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正好为前者的一半。这表明,只要加速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服务业比重,我国经济的耗能强度就能较快下降。然而,产业结构的演化有其自身规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期,重化工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撇开重化工业的发展,服务业将成为没有乔木支撑的蔓藤,难以获得向上拓展的空间,最后将使工业和服务业同时受阻,经济必然陷入停滞。

      这么说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似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华山一条道“了。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因工艺技术落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美国的2.1倍;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相近国家的2至3倍;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倍以上;我国现有各类电动机总功率约4.2亿千瓦,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多消耗电约1500亿千瓦小时!差距如此之大,则节能的潜力当然就相当大。比如说,我国现有中小锅炉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至20个百分点,通过技术改造和完善管理等措施,仅燃煤锅炉一项的节煤潜力就有7000万吨。据推测,按照我国目前节能技术发展趋势看,到2010年我国技术节能可能到达3亿吨标准煤。尽管如此,与节能的需求相比,通过技术节能能够实现的空间依然不够。按照2010年的发展目标,届时我国所需要的节能量很可能会超过7亿吨。

      另外,技术开发是不确定性很大的探索性实践,按技术开发的普遍规律,风险很高、失败可能性非常大,而且有可能多次失败。因此,企业投资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是企业不能不考虑的第一点。还有,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根据美国的经验,企业技术开发投资回报率在20%至30%之间,社会回报率则高达50%,而节能减排技术对社会的“溢出”效应则更大。凡此种种,都使企业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那么,2010年经济耗能强度下降20%的目标还有望成功吗?显然,若按照前面的分析,答案几乎是否定的。我们还有什么良策呢?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在生产领域节能,包括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技术开发、再制造业等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制约,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快速进展。而在消费领域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则有可能取得明显收效。但是,在消费领域节能,需要人人都行动起来。除了改变人们的消费观,抑制奢华生活风气之外,更主要的是培养绿色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方式和习惯。如果将夏季室内空调设置调高1℃,可节约用电5%至8%,按2002年家庭空调数量计算,可节约用电56万千瓦小时;如果每天少用空调一小时,则可节约用电870万千瓦小时。有研究表明,在基本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单是在住房、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节能这几项就可以节约居民生活用能的11.0%。

      我们必须改变节能思路!如果把节能看成是一场“抗战”,现在采取的方针只是“正面抗战”。而为了获得胜利,我们必须“全面抗战”!不仅在生产环节节能,还需要在消费领域节能。而且,即使在生产领域,我们不仅需要提升产业结构和开发技术,还需要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发展高技术的制造业,还需要发展再制造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