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世界银行来说,实施和提高风险管理战略和能力的成本一直在稳定增长。新巴塞尔协议更是火上浇油,将成本———特别是欧洲各银行的成本推向更高。一项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关于风险习惯的调查表明:大多数资产在一千亿欧元以上的大型银行将至少花费五千万欧元来实施新巴塞尔协议框架。20%的大银行为了达到协议合规预计要花费一亿多欧元。然而,许多银行仍未找准如何将风险管理投入带来的益处与管理决策联系起来,例如通过更高的经营管理透明度和更准确的风险衡量提高决策质量。
尽管风险管理的首要动力一向来自监管合规,但那些有效管理风险的银行,其创造的价值可以远远超出风险测量与监管汇报。事实上,银行应将管理风险的成本视为同一种业务投资,即通过投入带来更多的盈利或更高的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银行必须面对两项挑战。首先,银行必须扩大其风险管理投入的范围,不能单纯注重风险测算与数据调校的流程。也就是说,它们必须集中全力地将风险管理做法嵌入直接进入损益表的长期战略和日常经营决策中。第二,银行不能孤立地按部门或业务线条认识和处理风险,因为这种做法势必会增长成本并抑制累积效果。相反,银行需要采取整体性、超越业务界限的风险管理实务。
风险与价值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承担风险必须创造收入,其留存收益再进入资本金池,作为进一步缓冲风险的基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来整体优化风险与回报的平衡,从而提高自身价值。为了获得有效风险管理带来的益处,这一根本原则必须纳入银行的整体战略和业务流程之中。根据经验,领先机构遵循了四个步骤,以确保实现综合的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
步骤一:衡量风险。第一步就是要量化风险。换句话说,就是要了解资本金需求。多数银行从以下三个方式中选择一种来衡量风险:老巴塞尔协议、新巴塞尔协议或经济资本(ECap)。老巴塞尔协议是基本法,不包含风险评级及回收率等重大风险指标。因此,新巴塞尔协议对此作出调整,为的是更好地吸纳监管规则与经济风险的指标。经济资本模式比新巴塞尔协议更先进,提供最详尽的经济风险考量。
新巴塞尔协议可以视为老巴塞尔协议和经济资本模式之间的桥梁。其中后者是完全由内部评级模型计算而得。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监管机构允许只针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使用内部模型。对于通常会锁定银行大部分资本金的信用风险,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对违约概率和回收率等风险参数使用内部评级法,但是与信用风险相关的潜在损失仍可以按监管框定的数据进行量化。此外,ECap模式经常包括本不属于监管资本范畴内的微小类别风险。再者,通过将组合多元化效应纳入考量体系,这些模式降低了承担一定风险所需的资本金量,从而提升了银行所需资本的回报。
步骤二:建立控制考量体系和流程。为了准确、一致地测量单个业务的风险回报比率,银行的控制度量标准还必须包括对资本使用的测量。在风险调整比率里,回报本身就是在剔除预期损失后衡量的。业绩考量体系必须和所占用的资本金挂钩,即为非预期损失作缓冲的部分。即使风险调整业绩的概念似乎相对直观。重要的是,该考量标准必须被纳入银行的主要流程,例如目标设定、预算与规划、事后业绩衡量、激励机制的设计等。
步骤三:实施风险管理的治理框架。一旦建立了监督风险调整业绩的考量体现,它就必须被纳入资本治理的总体框架。这种框架界定了资本金的管理流程,例如预算资金分配、处理富余资本、积极匹配未来资金供求、加强资本纪律等。该框架还包含决策权限和责任,以及沟通和报告准则。很多银行通过一个由财务总监(CFO)、司库、风险总监(CRO)以及各业务决策层所组成的中央委员会来构建决策权限。该委员会是一个分配资源和创造价值的平台。
步骤四:注重业务整合和影响。采取了必要步骤来整合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之后,银行可以发挥其风险管理能力的杠杆效应以创造价值。面对信用风险,银行要推行积极信贷组合管理(ACPM)流程,目的是分散风险并且从风险回报的角度管理风险加权资产。
根据经验,ACPM的实施方式可以按照总行对贷款定价的影响及贷款质量责任划分两方面进行分类。通常是由单纯的建议性角色(仅提供定价建议)开始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ACPM逐渐纳入集中的资产帐簿管理,并以二级市场为基础提供资金短缺融通和贷款定价。
不过,对当今大多数银行而言,ACPM尚未演化到银行能在贯穿整体信贷组合的信贷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ACPM流程也会影响资本比率。银行可以积极管理资本比率,如用各种工具管理一级资本比率。对于资金供给,可以利用混合债、股票回购以及股息等方式。对资金需求而言,可以运用风险加权资产(RWA)限额、罚金制度(用来强化资本纪律)、RWA内部清算以及资产证券化。ACPM的流程应该直接与银行的资本战略挂钩,而不是作为资金部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成功实施该理念的银行也为处理价值破坏级资产提供了退出渠道,这样有助于释放资源来获取更高增长。
(本文选自波士顿咨询公司《2007年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繁荣兴盛的全球银行业》,由波士顿咨询公司特供)